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而引起肝脏损伤和炎症的传染性肝病。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口感染过乙肝病毒,3.6亿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我国就占1.3亿。其中,我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传染者不少于3600万人。
乙肝病毒主要经血、血制品、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母婴及性接触传播。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新发生的乙肝患者中,约32%是由不安全注射引起的。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发生各种注射160亿次,其中70%为不必要的注射;在疫苗接种中,30%为不安全注射。经皮肤黏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
另外有报告称,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感染各种疾病造成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不安全注射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急需采取措施应对。
不安全注射的现象:
与他人共用针具;
使用未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针具;
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具为多人注射;
注射未遵守消毒操作规程等。
不安全注射传染乙肝:
不安全注射会导致乙肝、丙肝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研究表明,不安全注射传播乙肝的可能性很大(用针头刺伤者传染的概率在7%一30%),使用过的注射器中,乙肝病毒能存活一个星期。即使是更换针头,反复使用注射针管也是肝炎传播的一项危险因素。表明注射次数越多,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越大。此外,高频率注射是丙型肝炎感染的一项很危险的因素。报告显示,注射少于5次者,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4%;6~10次者,乙肝病毒携带率为20.0%;多于10次者,乙肝病毒携带率为41.7%。经常接受注射者的感染几率是不接受注射者的两倍。同时不消毒注射器还可引起脓肿和败血症等。
如何保证安全注射:
医务人员对慢性乙肝的诊疗水平令人担忧,一项针对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医务人员当中,有45%的医务人员不知道诊治乙肝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另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05年公布的《中国肝炎的流行现状及其相关问题分析报告》显示,仅有19%的人目前正在接受抗病毒这一正确的治疗方式。医务人员对规范化治疗意识的缺乏,会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目前中国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虽然存在着许多不能做到安全注射的情况,但据调查,医疗服务中注射给药的数量显著多于口服给药者。为了保证做到安全注射,应该做到以下五点:
1、加强对医务人员及吸毒者的宣传教育、培训及管理,培训宣传内容应包括清洁针具的方法以及能用口服药的尽量不要注射给药等;
2、 对重复使用的器械、针具进行彻底消毒;
3、一次性器械或针具只能使用一次,用后经消毒处理再销毁;
4、有条件时使用自毁式注射器(即只要使用一次后就不能再使用的注射器);
5、 避免共用针具等。
关注儿童疫苗注射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注射亚穆苏克罗宣言中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每年接受55亿次注射,其中占10%的免疫注射中有30%是不安全注射。
为了防止在预防一种疾病时造成另一种疾病的传播。一方面需要医务人员有安全注射的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过程是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进行监督。
全国所有儿童从出生到学龄期至少要接受十余次计划免疫注射,如风疹、腮腺炎、甲肝、水痘等疫苗的注射,所以实施安全注射就显得非常重要。
安全使用注射器,积极治疗,征服乙肝指日可待。
安全使用注射器,尽量使用经国家批准的合格一次性注射器,为了我们的健康,让我们都关注安全注射,避免不必要的感染。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