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心脏意外等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30%,其中62%的卒中病例和49%的心肌梗塞病例都由高血压引起。在第21届国际高血压学会(ISH2006)公布的福冈宣言中指出,全世界高血压患者约有9亿7200万,相当于成人的26.4%。其中,发达国家高血压患者有3亿3300万,发展中国家6亿3900万。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都是重大问题。我国的高血压现状同样不容乐观,据2002 年卫生部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 亿。
我国高血压的特点是“三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同时知晓率低(30.2%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治疗率低( 24.7 % 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控制率低 (6.1 %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07年《ESC/ESH高血压防治指南》都指出降压达标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与降压带来的保护作用相比较,降压外的特殊保护作用所起到的作用很小,约5%-10%。微小的血压差异带来较大的心血管获益,收缩压降低2mmHg,可降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7%,降低卒中死亡率10%。同时,很多医生过度乐观地估计了整体血压达标率,调查显示,我国60%医生认为患者收缩压达标率高于40%,和6.1%的实际达标率相差很多,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医生的学术交流,提升高血压的临床诊治水平;积极探索一种有效的医患互促的血压管理模式,提高中国整体血压达标率。
分析高血压患者降压差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按医嘱、未坚持服药。有的病人经常忘记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不定时,随意增减药物及剂量。有的病人服药一段时间后,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于是不继续服药了。这样用药停停服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健康不利。
二.未治好原发病。有些病人患的是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增高的血压是这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如果未将原发疾病治好,单纯采取降压措施,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对于发病年龄较轻、特别是在30岁以下者,对于有肾脏病史者,对于突然血压增高而没有家族史者,要考虑是否有继发性高血压。对于这种病人,应首先治疗原发病,一旦原发病好了,血压也自然恢复到正常范围。
三.忽视生活调理,未消除诱因。引起血压增高的因素有许多。因此,欲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而必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诱因(如生活无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饮食中食盐量过高、吸烟、嗜酒、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缺少运动及肥胖等)。不重视生活调理,即使降压药物用得再多,往往也难以奏效。
四.用药不当。不同的高血压病人,因其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其治疗原则也不相同。目前,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对待每一个人。时下较普遍认可的原则是:按病情特点选药和联合用药。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