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转载 03月13日

  心肌炎的种类很多,大多心肌炎患者是因为病毒引起的,还有少数的药物,身体病变等,心肌炎患者初期会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症状,比如胸部难受,感觉有压力,随后还会有出现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检查可见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等症状。那么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心肌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在心肌中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大致包括:物理及化学因素、细菌、病毒、免疫反应性、孤立性(或特发性)及一些微生物。由于心肌炎的病因90%以上与病毒有关,因此从广义上讲,心肌炎就是指病毒性心肌炎。在病毒感染早期往往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两周后,则主要是变态反应造成心肌损害。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轻重相差悬殊,总的来说,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而痊愈,发展为慢性心肌炎者毕竟不多;有的患者在患病后多年仍然时有早搏,原因是由于心肌瘢痕形成而致的后遗症。

  应树立这样的观念: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至今尚无特效药治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适当休息,合理营养和适当用药。

  休息:适当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担,还应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体育运动不可操之过急。

  饮食:吃些易于消化的平衡膳食,重视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的瘦肉、鱼、禽、蛋、奶和新鲜蔬菜、水果。

  药物:不少患者过于迷信药物,把"可增加免疫功能"的药物尤其是可供口服的多个品种合在一起同时服用,有的人长年累月地持续服药,这是不对的。据近期的研究表明,中药黄芪对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比较确定,可口服或注射,3个月为一疗程。

  温馨提示:心肌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感冒,否则易复发。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终身。

(责编:家庭医生在线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