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在CT动态增强研究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基础上,随着90年代螺旋CT的开发和应用、CTP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升级,使CTP技术日益成熟。
1. 基本原理:CTP技术的理论依据是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即引入体内的放射性元素随时间在组织、器官中的浓聚、稀释过程。中心容积定律即:血流量一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CTP基于上述原理经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获得时间一密度曲线,根据时间一密度曲线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值时间(TTP)和表面通透性(PS)等参数,通过后处理得到组织灌注伪彩图,用来显示并评价组织器官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
2. 基本参数:rCBV指兴趣区内单位体积脑组织的血管床容积(包括大血管和毛细血管),单位为ml/100g。rCBF指单位时间内流经兴趣区的脑组织血管(包括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静脉窦)的血流量,单位为ml/(100g·min)。MTT指血液流经兴趣区内血管结构的平均时间,主要反映造影剂通过兴趣区毛细血管的平均时间,单位为S。TTP指开始扫描至造影剂在兴趣区脑组织中达到团注峰值的时间间隔,单位为S。PS反映造影剂单向从血管内渗透到组织间隙的速度,从而反映血脑屏障破坏情况,主要用于肿瘤评价,单位为ml/(100g·min)。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