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转载 02月21日

  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儿童多动症,又称多动性障碍,是一类颇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以多动不宁为主的行为障碍、注意障碍,易分心,易激惹,好冲动,坐立不安等。从中医观点分析,多动症以阴不足于内,阳妄越于外为病理特征,治疗上以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为原则,临床应以养阴、养血、补肾、补心、安神定志、平肝潜阳为主要方法。近年陆续治疗数百例多动症患者,采用国药准字号清阳多动宁胶囊,取得了为满意效果。

  108例中,男81例,女27例,发病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12岁,表现注意力涣散者108人,小动作不停者90人,冲动、任性者90人,坐立不安者90人,学习成绩逐年下降者72人,精细及协调动作笨拙者72人,留级者18人,舌苔薄白者72人,薄黄者36人,舌质偏红者45人,脉细数者54人,弦数者54人。

  1 主要药物组成

  清阳多动宁胶囊:熟地、龟甲、远志、石菖蒲、山茱萸、龙骨、茯苓、山药等。根据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剂量,每次3-5粒,一日三次。智力低下,发育迟滞者,同时配合脑蛋白解注射液使用。对于血铅偏高儿童,配合杞枣口服液。

  全部病例经服药清阳多动宁胶囊1-2个疗程后,注意力转集中,小动作消失,成绩明显提高者72例,有时思想不集中,小动作减少,多数情况能主动完成作业者18例,各症状无改善者18例。

  2 案例

  张某,男,11岁,小学4年级学生。

  患儿6岁入学,自入学上课思想不集中,很少能坚持听课10分钟以上,小动作不停,或玩铅笔、玩课本,或找同学悄悄说话,别人讲话时爱插嘴,下课时常与同学追赶打闹,不怕危险,以致常常摔伤,好发脾气,常与同学打架,学习成绩逐年下降,曾服用苯丙胺及利他林,但服后常失眠,食欲亦下降,故前来求治。

  脑电图资料:β波波幅较低,α波频度增高,慢波稍增多。

  接诊时状态:衣饰整齐,多动,或翻动课桌上的东西,或不停地移动椅子,注意力明显不集中,诊室外任何人说话均立即回头探寻,情绪易激动,其母述说病史稍不如意即大吵大闹,欲冲出诊室,智力良好,有自知力,希望能继续读书。

  经服本方2个疗程后,患儿注意力明显转为集中,小动作消失,能坚持听完一节课,下课时亦很少疯闹,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增加,主动要求上培优班、兴趣班。

  总之,儿童多动症系一多因素所致的综合征,目前西医治疗唯一有效的是精神兴奋剂,但长期服用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副作用,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运用中医中药则比较安全、有效。需特别强调,除服药外,还必须依靠家长、老师共同担起责任,给予关心、爱心、耐心等综合治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责编:家庭医生在线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