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其发病可能与肠动力及内脏感知异常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腹痛”、“便秘”和“泄泻”的范畴,与肝脾密切相关,肝郁脾虚为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病机之一。IBS临床多表现为腹泻、腹胀、便秘,其发病与不良的情志刺激有关。脾在志为思,肝在志为怒。在IBS的发病过程中,不论是先有肝郁,还是先有脾虚,二者总是先后发生,相互影响的。情志失调而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引起肠道气机不畅,肠腑传导失司;或因中寒日久,脾阳虚弱损及肾阳,阳虚不能温煦中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因此肠易激综合征的得病原因,在外多为情志刺激,在内则由于脾胃虚弱。
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其被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两种。腹泻型的特点是在进食刚开始或结束时,经常会出现突发性腹泻。腹泻型的患者在夜间腹泻的频率很少,常有疼痛、腹胀和直肠紧迫感,也可出现大便失禁等情况。
而便秘型的特点是伴有周期性便秘与较频繁的正常大便交替,大便经常有白色黏液,疼痛呈绞榨样,阵发性发作,或持续性隐痛,排便后可缓解。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进食时也常会促发症状,也可以出现腹胀、恶心、消化不良和烧心等症状。
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有四种方法,包括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西药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心理治疗和饮食治疗作为纠正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而药物治疗则是作为对症治疗。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