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大约有50万人猝死
老百姓掌握急救知识的人数少得可怜
一代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猝死离世、广州马拉松选手突发猝死,接二连三的猝死事件让我们对猝死更加关注,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在中国每年大约有50万人猝死,其中70%是心源性猝死,但是老百姓掌握急救知识的人数少得可怜。
心肺复苏有个“黄金六分钟”
单纯胸外按压救治成功率可提高3倍
心肺复苏有个“黄金六分钟”,意思是如果大脑停止血流供应6分钟的话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6分钟以后再供血也不可能恢复了。而这6分钟内急救的医护人员往往还没有赶到,所以就要依靠病人身边的家人等采取有效的心肺复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詹红教授介绍,看到有人倒下去,首先蹲下来,用双手拍打他的双肩,并呼唤他,看有无反应;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有无鼻息等,如果没有了,就要立即面部朝上平躺,开始快速按压急救,每分钟按110-120次。
廖晓星教授继续介绍说,在心脏骤停猝死发生后,立即单纯采取每分钟110-120次的胸外按压,比原来的救治方法(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救治成功率可提高3倍。
单纯胸外按压救治成功率更高,同时更容易掌握
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疗中心急诊科教授,美国心脏协会(AHA)资深顾问Ahamed H.Idris指出,80%的心脏骤停是发生在家里医院外,急救需要依靠家人、朋友,单纯胸外按压救治成功率更高,同时更容易掌握,一般人只要几分钟就能学会,如果采用传统的急救方法(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很多第一目击者对A-B步骤不熟悉,从而浪费宝贵的救治时间。
中国猝死救治率仅仅有5%
将急救知识纳入中学或者大学教育
中国猝死救治率不到5%,究其原因就在于公众急救知识的缺乏。廖晓星教授建议,政府应该有责任为民众普及急救知识,并建议将急救知识纳入中学或者大学教育。
美国心猝死抢救成功率近30%
广泛普及“傻瓜除颤器”也是关键
据悉,美国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近30%,而我国则不到5%。究其根源,除了急救手段单一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公共场所缺乏必要设备急救配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美国大城市人口密集度高的公共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学校、电影院等,AED随处可见。而我国,在医院以外的公共场所和设施中,很少能看到公众除颤术必需的除颤器。即便配备有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场所,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引导,很多最终也沦为摆设。
廖晓星介绍说自动体外除颤器(英文缩写AED)就是“傻瓜除颤器”,与“傻瓜相机”异曲同工,其最大特点是无须使用者具备高水平判读心电图能力,只要根据录音指示,接通电源,按动放电按钮,即可完成心电图自动分析、除颤。从某种程度意义上说,学用AED比学心肺复苏更为简单。
对于突发心脏病的人来说,即便再便捷的交通,也无法在3分钟内赶到医院。AED的出现,解决了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心脏病突发者进行有效治疗的难题。
本文指导专家
廖晓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从事心血管内科和急诊医学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二十余年,专长心血管急危重症如心脏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休克等的临床诊治,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性治疗,熟悉救护车院前急救、急诊科抢救室和危重病监护室的运作和管理,对于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中毒、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消化道出血等亦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Ahamed H.Idris教授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疗中心急诊科教授,美国心脏协会(AHA)资深顾问,多项美国NIH研究基金负责人(PI)。
詹红主任医师,副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行政主任,对内科疾病及内科急危重症的诊治和抢救具有丰富经验,擅长心血管呼吸、多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中毒及老年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