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男性,间断性发热2月余。经CT检查,CT表现多为非特异性。
1)粟粒型肝结核表现为肝脏弥漫性肿大,肝内多发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也可仅表现为肝肿大密度减低。
2)结节型肝结核表现为肝内局灶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可有周边强化,亦可表现为肝内结节状混杂密度灶,其特点是病灶中心密度高,尤其是伴有“粉末状”钙化。
3)结核性胆管炎罕见,呈沿胆管壁走行的钙化或管型结石,可能是本型的特点。一般CT检查仅能显示直径超过0.5cm的结节,因而对一些较小的病变常易遗漏,主张CT扫描时对可疑部位应进行增强或薄层扫描,以减少漏诊。
病因病理
发病原因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结核菌形态细长弯曲,两端钝圆,无芽孢或荚膜,无鞭毛,长约1~5μm,宽0.2~0.5μm。在标本中呈分散状或成堆或互相排列成链状。结核杆菌为需氧菌,在缺氧情况下不繁殖,但仍能生存较长时间。在良好的条件下,约18~24h繁殖一代,菌体脂质成分约占其重量的1/4,染色时呈耐酸性。结核菌对干燥和强酸、强碱的抵抗力很强,能较长期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在痰内可存活20~30h,阴湿处存活6~8个月。但对湿热的抵抗力很低,煮沸5min或在阳光下直接曝晒2h即可杀灭。紫外线消毒效果较好。人型与牛型结核菌株皆是专性寄生物,分别以人与牛类为天然储存宿主。两者对人、猴和豚鼠有同等强度的致病力。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结核杆菌长期接触链霉素还可以产生依赖性,即所谓赖药性,但赖药菌在临床上很少见。
肝结核是由各种肝外结核菌播散到肝脏所致,有时因肝外原发灶较小或已痊愈,不能查出原发病灶,据统计能查到原发灶者仅占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