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女性患者,右小脑半球血管母细胞瘤术后四年,头痛四个月。
患者于2000年9月,因头痛、行走不稳在省内一家大医院行右侧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患者症状缓解。2004年10月,患者逐渐出现头痛,以后枕部明显,伴行走不稳、体重减轻。无意识障碍、视物模糊、头晕呕吐、偏瘫以及大小便失禁等。于2005年2月在当地医院CT检查发现右侧小脑半球占位后来检查。
经过查体得知,步入病房,自动体位,神志清楚,闭目难立。双眼球运动自如,眼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对称,伸舌稍向左偏、粗测听力正常,颈稍抵抗,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轻瘫试验(-)。生理反射对称,病理反射未引出,轮替反射(-)、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经过B超检查发现,(1)右肝前叶三级胆管多发性结石、(2)胰头肿瘤、(3)胰体尾多发性囊性占位。后医院诊断为Von-Hippel-Lindau综合征。(图为医院检查图)
Von-Hippel-Lindau综合征(VHL)又称家族性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瘤病,为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生率约1/36000,临床特征为全身多脏器的肿瘤或囊肿,如视网膜血管瘤、小脑或血管细胞瘤、肾肿瘤、脊柱成血管细胞瘤、嗜铬细胞瘤,以及肾、胰腺、附睾等的囊肿。VHL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属于肿瘤抑制基因家族。肾脏囊肿壁覆盖扁平状或立方状上皮细胞,呈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5%患者有肾肿瘤,且半数出现转移。临床表现包括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累及表现:头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颅内高压,眼底变化等。肾囊肿发生率约76%,囊肿临床表现轻微。肾肿瘤是主要死因。
治疗为对症。肿瘤(特别是恶性)早期诊断很重要,以便尽早手术切除,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