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心情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是息息相关的,专家指出情绪太差易导致月经不调,这是真的吗?针对这个问题,今天就简单的介绍一下。
一、是什么引起月经前的情绪波动?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情绪波动与文化修养、社会环境因素有关。
由于传统习俗的长期影响,女性认为经前必然出现焦虑,这是对妇女文化压迫的结果,她们在经期前总是期待焦虑、情绪低落的发生。实验研究也提供了类似的证据:告诉预期一周后会来月经的妇女,医生可以用一套新仪器准确测出她们这次行经的日期。受试者分为3组,第1组:告诉她们月经在1天~2天后发生;第2组:告诉她们至少在7天~10天后才会行经;第3组:什么也不告诉。然后让她们报告自己经前的一系列问题。结果表明第1组经前浮肿、乳房胀、头痛等症状的发生明显多于第2组。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证据说明情绪与激素水平的关系。
如痛经妇女的心理发育可能不成熟,表现有神经质的性格;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人中有70%~80%具有情绪障碍和性生活的问题。这都是因为紧张情绪会促进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异常,进而引起血管变化而大量出血。假孕则是更典型的事例,婚后多年未孕的妇女确信自己已怀孕时可见有类似妊娠的闭经、乳房肿胀和早孕反应。这种现象有雌激素的变化因素,而更多的是渴望怀孕和害怕怀孕的矛盾心理所致。子宫内膜切片或阴道涂片研究发现:经前焦虑病人在经前一周内的雌激素量增高,黄体酮量减少;经前抑郁病人的黄体酮则略低。
看来,生物学因素(激素水平)和非生物学因素(文化、社会、环境)都起着一定的作用。激素、其他生理因素具有一定的影响,它又因文化、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得到放大,二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于是出现一些妇女情绪低落的问题。
二、情绪变化会干扰月经周期吗?
女性的月经来潮,月经的紊乱,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下丘脑又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系,接受外来的刺激,经过整合,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卵巢功能而发生月经紊乱。
精神因素如情绪过度波动、紧张,环境或外周温度的较大变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与下丘脑-垂体间的功能失调,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卵泡成熟和排卵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月经紊乱,直至发生闭经。
三、如何应对月经前的情绪波动呢?
1、正确面对
对于患者及其家人、朋友来说,首先要正确面对经前期某些症状的出现,要认识到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疾病,而不是患者个性、脾气的问题,不要身在病中不知病。学会沟通应多和家人沟通,把自己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情况告诉他们,并对以往在特殊情况下自己情绪的失控表示歉意。一些女性朋友在月经来临前都会跟男朋友或老公打好招呼,这样,家人会给你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帮助你调整变化的情绪。
2、调节情绪
调节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调理,可以促进月经的进一步转好,形成良性循环。由于本病主要表现为忧虑、焦虑,患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做些令自己高兴的事来调节一下情绪。
3、增强体育锻炼
对于烦躁不安,激惹性升高,常发无名火的患者,可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放松训练。另外可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打球、练太极拳等,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4、使用药物
治疗本病,药物方面可选用安定、谷维素或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不过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记不可随便乱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