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何时起,“恋物”成为了一种新式的小清新时尚,从字面意思观看,恋物就是喜欢物件嘛,特别是小玩意儿,女生尤其钟情。就像小时候热爱收集糖果纸,小铁盒,橡皮擦,玻璃珠子,发夹等,全部收集起来放进小箱子里,在同龄朋友面前打开时骄傲得像开了宝物箱。这种童年捡垃圾情结即使在成长过程里被迫收敛,然而一直没有消失,在经过媒体发掘话题和抓住商机加以重新包装后变成了正大光明的“恋物”。成年人终于可以为自己不节制购买装饰小玩意、家居精品找到了有力的理由——我恋物。君不见数不清的网店都跟风喜欢起个“杂货铺”“恋物”等名字吸引小清新;专门针对女性内容的营销微博每天都发布拍得漂漂亮亮的小物件图片,美名其曰我们都恋物;碰上小清新,十有八个在简介里写自己喜欢美好、恋物。“恋物”真是泛滥成灾。
那些爱自豪介绍自己是个恋物控的人别闹了,其实现在大家的恋物概念和行为实际只是喜欢收集东西而已。恋物在心理学眼里可没有那么单纯招人喜爱啊。
要追究“恋物”一词的历史它正是来自于心理学。在心理学定义里,恋物是性欲倒错的一种,即以某些特定的无生命无题或人体部位作为恋爱对象,由该物体或部位获得性激励,引发性欲。恋物癖者的典型性活动是一边抚摸、欣赏自己钟爱的物件,一边手淫达到身体精神双重高潮。恋物与性欲密切相关。这跟一般买些小玩意摆着自己看了心情愉悦是不同的。古代中国男人喜欢女人三寸金莲就是恋物癖的典型例子之一,引发他们性欲的部位正是一双双小巧的女人脚。同理还有喜欢偷别人内衣的,喜欢腋毛、阴毛的,喜欢肢体残缺的人,恋尸癖等等。从此可见,恋物的历史可谓深远并且受众广泛。
可以说有多少种物件就有多少种特殊情结。人类为什么会有恋物癖呢?巴甫洛夫通过实验指出,大多数病人的恋物癖是性兴奋与周围环境中偶然出现的某种事物相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好比在学校生活,响了下课铃学生才能出去买早餐、打饭,长期形成的条件反射就是学生听见铃响肚子就饿了。
知道恋物癖的真相后,是不是觉得有点变态。一般来说恋物癖的行为只要没造成对其他人的影响和困扰,它就属于个人私密行为而已,旁人不必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