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儿童铅中毒影响大脑发育 预防铅中毒防胜于治

家庭医生在线 颜崇淮、谢寒芳 2012/9/10 13:11:26 举报/反馈

  儿童铅中毒,几年前人们对它还比较陌生。如今,在儿童铅中毒防治工作愈来愈受到公众关心和相关部门重视的同时,对儿童铅中毒的宣传铺天盖地,鱼龙混杂。采用不科学的筛查方法,以不科学的诊断方法为依据推销“排铅”保健品者为数不少,甚至还有人提出要打一场“驱铅的人民战争”,只要血铅检查不是零,人人都得排铅……不管是出自什么意图,多少给家长们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那么,铅对儿童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我国儿童铅中毒的现状如何?怎样保护儿童免受铅的危害?“排铅”保健品可以随便买给孩子吃吗?基于家长们对铅中毒存在着的诸多疑问,我们采访了国内儿童铅中毒专家沈晓明教授。

  危害大,不松懈

  我们如约见到了沈教授。沈教授和颜悦色,让人一看就有亲切感。在轻松的氛围里,我们提出了采访者和家长同样急切想得到正确答案的第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儿童血铅水平的现状如何?真像一些宣传说的‘铅’害深重吗?”

  沈教授答道:“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铅中毒防治工作已开展得较好。现在,我国儿童平均血铅水平已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以上海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血铅平均值为96微克/升,儿童铅中毒(注: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为全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100微克/升)比例在40%以上;到1999年,血铅平均值为76微克/升,儿童铅中毒比例为24.8%。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也都在50~90微克/升,其中高于100微克/升的比例大约在10%~40%,高于200微克/升的比例小于2%,需要用药物进行驱铅治疗(注:指儿童血铅水平高于450微克/升)的比例更低。

  “经过全社会多年的努力,环境铅污染的原有势头得到了遏制,并呈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以往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所排放的大量铅,仍将长期存在于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中。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工作。儿童对铅的易感性很高,在同样的环境中,儿童容易出现铅中毒,成人却安然无恙。而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是很大的。”沈教授话锋一转,我们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那么,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铅对儿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危害是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由于铅是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而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的发育完善时期,这个时候神经系统对外界毒性物质的抵抗力最为脆弱。而且,铅对儿童的智能损害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另外,研究还发现,儿童血铅过高还和小儿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攻击性行为以及成年后的犯罪行为有密切关系。儿童的体格生长也往往受到铅的影响,据国内外的研究报告,高血铅儿童的身高往往低于正常儿童。此外,儿童铅中毒还可导致贫血等。”沈教授回答。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谈到儿童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沈教授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儿童铅中毒是一个亚临床中毒的概念,也就是说,当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100微克/升时,对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就已经产生了危害,但不一定出现家长或医生可以看到的特异的临床表现。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的情况,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便秘等。只有当儿童血铅水平高于200微克/升或300微克/升时,才有可能出现明显的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表现。在上海新华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多动症门诊及儿童铅中毒专家门诊,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平时特别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及做作业时尤其明显,老师常常向家长反映孩子上课时不听讲,要么老走神儿,要么小动作特别多,孩子自己也抱怨没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记忆力差,前学后忘,成绩下降,甚至跟不上班,反复留级。通过智力测定,有的智商尚属正常,有的明显偏低。这些孩子中有一部分血铅水平较高。这说明铅中毒可以出现上述一些表现,不过,有这些表现的孩子并不一定都是铅中毒。”

  临床上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如有的小孩血铅水平较高,属于铅中毒,但却没有任何表现和不适。很多家长就会向医生咨询,自己的小孩血铅水平颇高,但小孩智力和体格方面生长发育都不错,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沈教授解释道:“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没有临床表现不等于没有毒性作用,只不过是毒性作用相对较轻或毒性作用尚处于较早时期,还不足以产生临床症状罢了。

  “因此,不能等有了临床症状才去找医生。如果家住在污染区内,如冶炼厂、蓄电池厂、拆船厂、氧化铅厂、蓄电池回收厂等铅作业工厂或矿山附近,家长怀疑孩子有血铅过高的问题,可去当地有条件进行血铅测定的大医院就诊。”沈教授对这一点特别强调。

  趋之若鹜的驱铅治疗

  “沈教授,有些媒体炒作说,基于铅中毒的现况,要打一场驱铅战争。那么,儿童血铅高到什么水平就需要做驱铅治疗呢?排铅保健品可以随便买给孩子吃吗?”我们问道。

  “驱铅治疗是指用驱铅药物结合血液组织中的铅,然后从孩子体内排出,达到降低体内铅负荷、阻止铅继续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目的。目前常用的药物均有一定毒性,所以用药应严格遵循有关防治指南。

  “国际上公认的驱铅指南是,当发现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450微克/升时,经静脉血铅复测证实后,便需要进行药物驱铅,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脱离一切铅污染源;当儿童血铅水平在250~449微克/升时,有经验的医生会通过驱铅试验判断驱铅药物的排铅效果,如果效果很好,也可进行药物驱铅治疗。

  “血铅水平低于250微克/升的儿童,通常不须排铅,对无须使用药物驱铅的儿童滥施药物,结果有害无益。如果想要服用具有‘排铅功能’的保健品,必须十分慎重,因为多数排铅保健品在促进铅排出的同时,也会促进消化道内铅的吸收。所以,前提条件是要找到造成儿童血铅水平升高的原因,去除铅污染源,纠正手-口不良习惯(如啃咬指甲、笔头等异物)。不然的话,必然是一边排铅,一边促进铅的吸收,那是非常危险的。对于一些没有经过严格检测和相关试验的驱铅药物、驱铅保健品,一定不要滥用。

  “关于血铅浓度的测定,分两个层面,一是筛查,二是诊断。作为血标本来说,筛查可以用末梢血(扎手指),也可以用静脉血(抽血),但诊断一定要用静脉血,因为末梢血污染机会大,不能用于诊断。至于发铅,由于处理过程复杂,污染于头发上的铅不易去除,测定结果参考价值不大,已经被废弃。锌卟啉在上世纪70年代曾作为铅中毒筛查指标之一,目前也被世界各国所废弃。我们在门诊碰到的很多孩子,曾在一些商业单位免费测定所谓的‘铅指标’(锌卟啉),测定结果严重超标,再做静脉血铅复查,却有90%以上均在目前公认的可接受范围内(低于100微克/升),甚至有的血铅水平只有20微克/升左右。”

  大“铅”世界,预防铅从口入

  铅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铅”世界里。“事实上,铅中毒和铅暴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儿童铅中毒,防重于治。”沈教授明确地说。

  要预防铅中毒,我们就先要知道,铅是如何进入儿童体内的。俗话说,病从口入,铅也是一样。儿童体内的铅80%~90%来自消化道的摄入。儿童将手指伸入口内吸吮或啃咬指甲,或啃咬铅笔、玩具,平时不爱洗手,或洗手不认真不彻底,导致铅经口摄入过多,使血铅水平升高。另有10%~15%的铅来自呼吸道。一般情况下,铅很少从皮肤吸收。铅在儿童血液内的半衰期大约为一个月。换句话说,如果一个血铅水平为120微克/升的孩子不再接触铅,从理论上讲,这个孩子一个月后的血铅水平就会降低到60微克/升,两个月后就会降低到30微克/升左右,这就是我们预防的依据。只要把住“铅从口入”这一关,孩子的血铅水平就会降低。

  所以,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认真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在进食前洗手;勤给孩子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匿藏铅尘的部位;纠正儿童吸吮手指,啃咬指甲、铅笔、玩具、钥匙、金属拉链和其他异物的不良习惯;经常清洗儿童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孩子放到口中的物品;不要带孩子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和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

  在饮食习惯上,少食含铅较高的食物,如普通皮蛋、爆米花等;儿童用的餐具切勿从街边地摊上购买价廉质次的陶瓷产品,内部花纹图案应选浅色或白色的,避免使用色彩过分鲜艳的陶瓷餐具。切勿用水晶玻璃杯给孩子使用。儿童应定时进食,因为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会成倍增加。不挑食,不偏食,保证饮食中含有足够量的钙、铁和锌。如果缺乏这些元素,铅的吸收就会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有乳制品和豆制品,建议孩子每天饮用两瓶牛奶(包括酸奶)。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蛋类等。含锌丰富的食物有肉类、海产品(特别是贝类)等。

  家长应注意的是,直接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工人在下班前必须按规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即使是工间给小孩喂奶,也必须认真彻底洗手并更衣。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尽量多开窗通风;避免儿童被动吸烟,因为香烟中含铅量较高,被动吸烟是血铅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每日早晨用自来水时,应先将水龙头打开约1~5分钟,使前一晚囤积于自来水管道中的、可能遭到铅污染的部分水放掉(早年自来水管材料中含铅量较高),切不可将早晨的前一段自来水用以烹食和为小孩调制奶粉,避免食用或饮用家庭供洗澡用的热水管中的水;保持室内卫生。

  沈晓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童环境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WHO新生儿保健合作中心主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 中国微量元素铅研究会理事长

(责编:方徽雯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