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私人聚会中,一位朋友讲了这么一件事情:“据说某年冬天,一群人围坐在火堆边烤火,大家有说有笑聊得正高兴。突然有人闻到一股焦味,正琢磨着是什么东西烧焦了,却发现一位老人的脚上冒烟。天啊,自己的脚被烤焦了却浑然不知,要不是别人看到,那双脚非当场烤熟不可!”话音刚落,大家哄堂大笑,并不当真。
不过,笔者立刻警惕起来,因为作为内分泌的专科医生,笔者曾经目睹无数类似的悲剧。大家笑声刚落,笔者就严肃地说:“这绝对不是笑话,那位老人肯定是糖尿病足,每年我们科都会遇到数十例这种病例,最后要送到外科进行截肢的!”
大家一下子怔住了,过了一阵子,不知谁冒了一句:“不会吧?我也认识不少糖尿病人,但从没见过因为糖尿病而截肢的。”
“糖尿病本身当然不用截肢,但糖尿病会使微血管循环不良,导致血液供应不良,而足部距离心脏最远,因此血供也最差;加上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神经病变,引起感觉灵敏度下降,对一些不舒适的因素如鞋袜过紧、水温太高感觉不到,无法做出适当的调整而导致足部损伤,最常见的是溃疡严重者出现坏疽,这就是糖尿病足,致残率极高。”
说到专业,笔者又忍不住“引经据典”:“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截肢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十倍以上,而在所有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足所致的占50%以上。糖尿病患者一旦罹患糖尿病足,其治疗费用将急剧上升。美国曾做过统计,糖尿病足的医疗费用占所有糖尿病费用的1/3~1/2。”
听到这些,大家不禁有些不寒而栗,谁也想不到糖尿病居然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席间,由于有些朋友的亲友也患有糖尿病,所以他们很关心这个问题:“难道患了糖尿病,都会发展到这种程度吗?”
笔者解释道:“只要有糖尿病,就有患糖尿病足的可能,其中又以长期血糖控制差、糖尿病病程超过十年、不注意足部的卫生保健及鞋袜不合适、足部有畸形或溃疡病史、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更为常见。糖尿病足也不是一开始就山崩海啸而来,通常先有以下一些不适(此时常称为糖尿病高危足):①皮肤瘙痒、干燥、无汗,下肢出现色素沉着;②下肢特别是末端感觉异常,先是感觉过敏,如刺痛、灼痛,有蚁爬感,接着是感觉减退,最后消失;③行走呈鸭步,间歇跛行,下蹲起立困难;④有外周血管病变,如足发凉,足部皮肤发亮变薄,皮下组织萎缩,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等。此时如果及时正确治疗,有可能逆转。
“但高危足就像易碎的玻璃那样很容易‘受伤’。一旦足部皮肤出现水疱、血疱或胼胝等,不管什么原因引起,也不论表面看起来或大或小,如果一不留神使皮肤破损,就将导致足部溃疡。如果这时还不重视,溃疡将由表皮渐次深入到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直至骨骼,最终导致坏疽。”
听着听着,有人便讨教起糖尿病足的防治之道。笔者也顺便做些宣传教育工作:“糖尿病患者首先要做好足部护理工作。保持卫生,每天洗脚换鞋袜,洗脚水应该是温水或偏凉一些(低于40摄氏度)的水。如果已经有感觉减退,应用上臂伸侧的皮肤来试温,或请家人试温,或使用温度计,切不可使用太热的水。洗后用软毛巾轻轻擦干,不可遗漏趾缝。足部皮肤干燥的患者,应涂少许润肤霜以防干裂,特别是脚后跟。汗多的患者,在穿鞋之前用些爽身粉,利于保持干爽。剪趾甲要格外小心,应该平剪,不要剪得太短或太接近皮肤,避免伤及脚,提倡在洗脚后剪趾甲。禁止赤脚行走,选择方头、大小适中、质地柔软的鞋,袜子应该清洁无破损。穿鞋前最好用手检查鞋里是否有沙砾等异物,这对有感觉减退的病友更为重要。足底出现胼胝(俗称老趼、脚垫等),或有水疱、血疱,应请医护人员专门处理,以免引发溃疡。如果没有禁忌证,对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应常规服用一些降低血液黏度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如果不幸罹患了足部溃疡,要抓住最后的机会,尽早到专科医生处诊治,积极配合治疗。此时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但‘该出手时必须出手’,如果因为过多考虑一时的费用而‘心慈手软’,一旦进入糖尿病坏疽阶段,那后果就严重了。一旦足部出现坏疽,只能‘丢车保帅’,拿出‘壮士断腕’的气概,创造条件尽早截肢,否则性命堪忧。最让人沮丧的是,由于糖尿病是一种全身病变,可以影响各个器官,当出现坏疽时,通常很多微血管已经堵塞,因此糖尿病坏疽截肢的部位一般较高,而且疗效较差,临床上由于糖尿病坏疽行多次截肢手术的例子并不少见。”说到最后,笔者也不禁有些欷歔。
“糖尿病足虽然可怕,好在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美国一位著名的糖尿病专家就曾经说过,‘所有这些不幸最主要的原因是疏忽大意’。因此,关键在于自己,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