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基因突变或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祸首

家庭医生在线 2012/7/19 15:15:46 举报/反馈

  近日,来自旧金山犹他大学和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斑马鱼体内一个编码转运β-羟基丁酸酮体的基因一旦发生突变后,脂肪等脂类会在斑马鱼的肝脏组织中大量聚集。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Genes & Dev杂志上,该研究为科学家研究人类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目前,医学上一直没有合适的方法降低肝脏组织内聚集过多的脂肪物质,也没有科学的方法用力逆转NAFLD导致的肝脏损害。这项研究通过研究调控脂类物质在肝脏中聚集的基因,解释了NAFLD发生的生理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酒精外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

  早期研究证明人体内存在许多调控脂肪物质代谢的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同样也表达于斑马鱼。该项研究的主要人员--Schlegel博士等科学家通过研究一种名为红月亮(rmn)的斑马鱼变异株,发现此斑马鱼体内肝脏组织会发生异常的脂质聚集现象。当将这种斑马鱼控制在空腹状态时,斑马鱼体内就不会出现肝脏炎症或者肝脏损害的现象。研究人员运用定位克隆分子基因技术筛选出斑马鱼体内基因组中的变异基因。结果发现一种名为slc16a6a的基因处于失活状态,而slc16a6a基因恰巧是编码机体空腹时运送营养物质出肝脏的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

  虽然研究人员还不明确禁食状态下代谢状况的改变是否会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但是在禁食状态下,Slc16a6a蛋白对于肝脏细胞转运酮体是必需的

  在这项研究之前,还没有一项研究对Slc16a6a的蛋白活性的功能开展过相关研究。这篇研究论文提示Slc16a6a是可能一种β-羟基丁酸(一种酮体物质)的转运蛋白。研究人员表示:当rmn变异株在禁食状态下时,Slc16a6a基因处于失活状态,致使酮体不能及时从肝脏转运出,导致脂类物质在肝脏组织中大量聚集。而一旦将Slc16a6a蛋白导入rmn斑马鱼变异株肝脏之后,肝脏会恢复酮体转运功能。

(责编:彭碧霞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