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红十字会医院举办的2012年广东省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眩晕与脑血管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于6月29号到30号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门诊十二楼召开,会议邀请了(WSO)副主席Natan M. Bornstein和我国著名的脑血管病专家刘振华教授等7位脑血管专家主讲答疑。来自广州市内医院的300多名相关医生和护士参加了本次学习研讨班。
与会专家以及工作人员
主持本次学习研讨会的是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委、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暨南大学医学院及广东药学院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张素平。她指出,脑血管病是中国第一大致残、致死性疾病, 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其中眩晕是脑中风的常见病症, 其发病机制复杂, 很容易使患者误诊、误治,甚至严重时还可能会危及生命,希望通过了此次学习研讨会,以国际学术交流的方式,向与脑血管病相关的医务人员诠释眩晕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来提高他们认识。”
Natan M. Bornstein
Natan M. Bornstein和潘文海副院长
学习研讨会开始,由广州红十字会医院主管科教的潘文海副院长致辞揭开序幕。来自世界卒中协会(WSO) 副主席、地中海卒中学会(MSS)主席、特拉维夫大学神经病学教授Natan M. Bornstein为医护人员介绍‘脑卒中患者的神经保护及神经康复’,Natan M. Bornstein的精彩演讲和脑血管病国际新理念的提出博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而现场医护人员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意义解答。紧接着是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委、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振华讲解如何对中枢性眩晕进行诊断与治疗,他简洁而又明了的讲解也获得学员们的好感。
学员们认真听讲
脑血管病方面张素平主任强调:脑小血管病(小卒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临床中,您如果遇到健康个体体检时发现下面的情况:1、腔隙性梗死,梗死范围直径不会超过15mm不在关键部位,没有明显症状2、脑白质疏松:不伴有脑梗死,表现为慢性缺血性改变3、脑微出血:出血很小,一般没有症状,只有通过特殊检查才能发现;或者患者诉有一过性头晕、头痛、 视物不清、言语不利、肢体麻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功能、抑郁、焦虑不安等这些不典型轻微、短暂、极易被临床忽视的症状,一定要警惕。如未进行全面临床检查易被误诊。张素平主任介绍了小卒中定义,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小卒中的可靠方法。常见的神经影像学特点有4种: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分水岭脑梗死区、陈旧性出血灶。小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区别就是起病1-2天看头MRI弥散加权成像有无新鲜梗死灶。TIA是一种由于局灶性缺血导致的没有发生缺血性梗死的短暂的脑、脊髓及视网膜的神经功能失常。TIA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是神经内科临床急症,发病之初便处于缺血性卒中的高度危险之中,针对不同危险因素的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管理,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广泛应用的TIA后再卒中危险因素评估工具是ABCD2评分。治疗首先是溶栓,所以时间就是大脑,超过溶栓时间窗或无溶栓适应症者,要进行脑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控制血压、控制血糖、他汀类降脂。
学习班上何锐主任医师介绍了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用大量临床病例总结以往经验及思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对于发病6 -8h内,后循环梗死12-24h,表现为脑血管病综合征,临床考虑大血管闭塞的患者怎么办呢?范红星主治介绍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重大进步,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药物接触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机械取栓、多种血管内治疗措施的联合应用。
学习班将临床与影像密切结合,梁治平副主任医师介绍了MR特殊技术在颅脑隐匿疑难疾病诊断中的应用。MR特殊技术包括:脑血管成像MRA、 脑弥散加权成像DWI 、 脑灌注加权成像 PWI、磁敏感加权成SWI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通过大量病例及图像告诉大家这些技术如何应用于临床隐匿、疑难疾病如:梗塞、感染、脱髓鞘、肿瘤鉴别诊断及疗效复查;临床头晕治疗效果差检查又无问题的后循环缺血及微量出血和血管畸形要申请那种检查。内容新颖,临床实用性非常强,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
眩晕与脑血管病诊治进展学习班
此次眩晕与脑血管病诊治学习会分两天进行,现场气氛良好,学员们踊跃提问。据广州市红十字会活动负责人范医生介绍,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每年都会在医院举办不同主题、国内热点疾病的探讨学习班,增加医护人员的医学知识,并且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学习班详细内容可登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外网进入神经内科了解。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