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家:中华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 李兆申教授
回顾历史 成绩喜人
过去50年,在中国微创医学发展中,消化内镜发展最为全面和成熟,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中国消化内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诊断到治疗的成长过程。
前辈们通过开创性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奋斗,使我国的消化内镜事业由落后走向先进。上世纪80年代,一大批来自海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的著名消化内镜专家,不远万里对我们进行手把手帮带,给予了技术和学术上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为中国消化内镜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继往开来 屡创佳绩
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消化内镜领域取得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
(1)论文发表:2007年至今中国大陆学者发表消化内镜相关论文数量增长迅速,在美国《胃肠内窥镜杂志》(GIE)上共发表26篇,在德国《内镜杂志》(Endoscoy)上发表45篇。
(2)研究进展:我国长海医院在国际上首次开展超声内镜(EUS)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种植治疗晚期胰腺癌及后腹膜恶性肿瘤,获得初步疗效。这种支架具有局部的放疗作用,又有引流作用;建立双气囊小肠镜对病变定位的检测,实时监视下,让患者右侧卧位可以提高胶囊内镜的小肠检查率;临床报道2400例OMOM胶囊内镜,其中小肠血管畸形占40.7%,肿瘤占26.1%;28例实验研究和5例临床经胃腹腔探查证实,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疼痛轻微、创伤小、安全性高。
面对问题 再谱新篇
中国大陆消化内镜在新器械、新技术的应用上基本与世界同步,但当前技术水平与国际还有一定的差距:
(1)医疗投入较低:在各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中,美国为15.2%,英国为8.5%,日本8.0%,而我国只有5.6%.。
(2)整体发展不平衡 :东、中、西部人均卫生支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西部地区人均卫生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低于东部。
(3)内镜普及:日本内镜设备已经普及,其中83%的内镜设备配置在病床数小于20张的诊疗所,而我国主要的内镜设备集中在大城市及三甲医院。日本中小规模的医疗机构完成了超过半数的消化内镜诊疗例数,特别是病床数小于20张的诊疗所完成了36%的内镜例数,我国内镜检查主要集中在大医院。
(4)人才培养:我国目前在消化内镜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无管理体制、无上岗准入制;师傅带徒弟,自学成才;无培训器材,无模拟器,无培训动物实验室;无分级式培训,培训师少,无统一培训教材。
(5)内镜洗消:内镜进入人体内,且为反复使用的仪器,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目前我国内镜洗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国家和政府出台法律、法规较晚,学会制定的规范执行情况待调查;消毒监控机构的设立及对不合格者管理等问题有待解决。
(6)科学研究:重数量,欠质量,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文章较少;原创性研究和新方法研究较少;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较少(不能利用我国患者多、内镜例数大的优势);不能系统随访患者,导致论文质量偏低。
(7)ERCP开展现状:我国目前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例数为每年10万例,但患者群约为100万例,实际只满足了10%的需求量。ERCP专业学科队伍已经基本建立,但培训欠规范;ERCP诊治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仍较多。
(8)EUS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EUS在大部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较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目前的工作需要,培训师更少。我国目前EUS诊断水平不高,尤其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活检(EUS-FNA)阳性率较低,且EUS内镜仪器数量分布明显呈现东西差距。
(9)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我国在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05年数据显示,日本胃癌早期诊断率为70.0%,我国<15.0%;2002-2007年数据显示,美国大肠癌早期诊断率为20.0%,我国<10.0%。美国是筛查工作开始最早的国家,政府支持力度高于其他国家,全国的筛查率占应筛查人群的40%。
(10)NOTES面临挑战:目前NOTES技术在管腔开孔的最佳位置、麻醉的最佳程度、气腹的最佳压力、如何提高空间定向能力、组织标本的取出方式、切口闭合的最佳方式、如何预防术后感染、如何识别和处理术中并发症、如何稳定地开展NOTES研究,确保患者的安全等方面还没有良好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