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人类始终无法抗拒的十种心理

家庭医生在线 2012/6/27 11:30:33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 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 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 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

  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

  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

  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 (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FDPageBreak}

  3、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 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 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 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 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FDPageBreak}

  5、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 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 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 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 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 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 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6、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FDPageBreak}

  7、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

(责编:余莎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想问下宝妈们都给宝宝买什么书看呀?我家宝宝1岁了,我想让他

《ISPY视觉大发现》(一、二辑)全球销量已经突破20,000,000册,是畅销近二十年的全球视觉益智游戏的经典之作。书中的照片上看似杂乱无章的物品陈设,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摆放,让孩子突破心理定势、驾驭丰富联想、躲避视觉圈套,在完成各种找寻任务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和顿悟的惊喜。第一专辑适合年纪较小儿童,第二专辑相对而言可以让较大儿童玩。不是阅读,我觉得是玩。的确很好玩。

Q:孩子怕黑怎么办?

怕黑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轻度怕黑是正常的,但如过分怕黑,甚至惧怕黑夜,将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孩子怕黑天不是天生的,基本发生在3岁以后,是孩子开始初步接触社会并渐渐懂事后才出现的。孩子怕黑,影视节目造成的影响最大,再者是成人的吓唬,也有的因幼儿胆小、娇气和孤独造成的。由此可见,外界的环境,成人的言行是形成孩子怕黑心理的主要因素。如何清除孩子怕黑的心理呢?1、要有选择地引导孩子观看影视作品。影视中的一些恐怖镜头,如伴随着黑夜出现的蒙面人、妖魔鬼怪等给孩子造成了“黑夜等于魔鬼”“黑暗都是可怕的”心理定势。有的孩子从此开始怕黑,以为黑暗中总有许多吓人的东西,不敢走夜路,晚上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因此,有条件的家长最好陪孩子观看影视节目,对其中的恐怖镜头要正确的解释,及时地进行引导。2、成人不要用一些不相干的事物吓唬孩子。有的家长为了制止孩子哭闹,经常用“黑房间里的老鼠专咬不听话的孩子”、“再哭就把你关到黑房子里”等吓唬孩子。这样,黑房子、老鼠、壁虎、小虫等成了可怕的东西。由于怕黑,孩子对与黑暗有联系的事物避而远之,更不用说去观察、接触和探求了。因此,吓唬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可取的。3、成人在孩子面前不能有怕黑的言行。一些年轻的母亲自己怕黑,带孩子走夜路时显得紧张、焦虑不安。成人的这种不安情绪极易感染给孩子,加剧孩子怕黑的心理。还有一些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怕黑,原因是老人迷信,经常给孩子讲迷信故事,使孩子相信妖魔鬼怪不是虚构的,而是实际存在的。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应扮演勇敢的角色,如孩子进入房间害怕时,家长可先打开灯进去,在孩子面前对房子搜寻一番,告诉孩子房间和白天一样安全的。平时,应告诉孩子黑暗并不可怕,黑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不清外界。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爱抚和关心,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培养孩子的信心,增强其安全感。

Q:晚上怕黑的问题

怕黑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轻度怕黑是正常的,但如过分怕黑,甚至惧怕黑夜,将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孩子怕黑天不是天生的,基本发生在3岁以后,是孩子开始初步接触社会并渐渐懂事后才出现的。孩子怕黑,影视节目造成的影响最大,再者是成人的吓唬,也有的因幼儿胆小、娇气和孤独造成的。由此可见,外界的环境,成人的言行是形成孩子怕黑心理的主要因素。如何清除孩子怕黑的心理呢?1、要有选择地引导孩子观看影视作品。影视中的一些恐怖镜头,如伴随着黑夜出现的蒙面人、妖魔鬼怪等给孩子造成了“黑夜等于魔鬼”“黑暗都是可怕的”心理定势。有的孩子从此开始怕黑,以为黑暗中总有许多吓人的东西,不敢走夜路,晚上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因此,有条件的家长最好陪孩子观看影视节目,对其中的恐怖镜头要正确的解释,及时地进行引导。2、成人不要用一些不相干的事物吓唬孩子。有的家长为了制止孩子哭闹,经常用“黑房间里的老鼠专咬不听话的孩子”、“再哭就把你关到黑房子里”等吓唬孩子。这样,黑房子、老鼠、壁虎、小虫等成了可怕的东西。由于怕黑,孩子对与黑暗有联系的事物避而远之,更不用说去观察、接触和探求了。因此,吓唬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可取的。3、成人在孩子面前不能有怕黑的言行。一些年轻的母亲自己怕黑,带孩子走夜路时显得紧张、焦虑不安。成人的这种不安情绪极易感染给孩子,加剧孩子怕黑的心理。还有一些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怕黑,原因是老人迷信,经常给孩子讲迷信故事,使孩子相信妖魔鬼怪不是虚构的,而是实际存在的。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应扮演勇敢的角色,如孩子进入房间害怕时,家长可先打开灯进去,在孩子面前对房子搜寻一番,告诉孩子房间和白天一样安全的。平时,应告诉孩子黑暗并不可怕,黑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不清外界。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爱抚和关心,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培养孩子的信心,增强其安全感。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帕金森一般好发于多大年纪的? 耳鸣患者容易产生抑郁? 一般眩晕发作前耳鸣会加重? 他这个是过敏还是手足口病 我今年18岁,交了一个男朋友,和他做了之后,下面感觉不舒服老 最近阴茎插入时感觉阴道内有不完整环状物体阻碍,双方均有痛感, 11.2岁开始,双侧有味,他爸也有,但只是一点点傍人闻不能的 被家周围不知道谁的猫的爪子抓伤了,一个小洞,出血了。伤口很小 大概是脊柱中间往上,肩胛骨中间附近,脊柱骨有一节,右侧有按压 我端午那天摔了 然后已经一个星期了这个伤口还没好 其中结了一 打篮球左手无名指被杵了,无法完全握拳和张开,靠下的关节有淤青 我的爸爸是尿毒症患者,在做透析,最近消化道出血贫血,查了胃镜 稍微运动一下就会出汗,读小学一直这样。别的同学一滴汗都没出, 四岁 28号早上突然呕吐,喝水也吐,腹痛,肠鸣,胀气 四岁 28号早上突然呕吐,喝水也吐,腹痛,肠鸣,胀气 女儿10岁,上厕所总是开着门不关门,穿裙子的时候喜欢把内裤脱 2个月月经没有来,期间有一天中午来了一点点,之后就没有了,不 女儿10岁,上厕所总是开着门不关门,穿裙子的时候喜欢把内裤脱 每次进行手淫时不会分泌球腺液正常吗 左侧脸颊部位黑毛痣,1.6CM,有毛,突出皮肤一点点。 显示全部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