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影像技术学》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教材是根据2007年5月海南省海口“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会议”精神,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指导下,依据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7年5月公布的“新一轮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国内具有长期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和临床一线专业人员共同编写。在本版教材编写中,编写组注重体现素质教育,强调编写中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适应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学制和学时三个方面的特定需要。教材内容强调“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教材注意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的五性原则。
《影像技术学》教材共编写十一章,计划安排授课216学时。内容包含x线摄影基础理论、普通x线摄影检查、x线造影及乳腺等其他特殊检查、数字x线影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体层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及影像质量评价与管理等。分别介绍了影像技术的相关原理、检查技术、临床应用知识。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根据实际需要编写了39个实验。根据临床发展的需要,本教材编写力争内容全面,既有传统检查技术,也有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影像技术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内容涉及面广。编写力求简明并适应学生学习,同时注意与其他教材互相呼应、有机结合,尽量避免重复,必要处仅做简单复习提示。
本教材附有教学大纲以供各校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每一章后面附有复习提示和练习,以方便学生复习之用。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医学影像技术学及其研究范畴。
第二节 影像技术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选择。
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第四节 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 X线成像基础理论。
第一节 x线管焦点及线量分布。
一、X线管焦点。
二、线量分布。
三、X线束。
第二节 x线照片影像。
一、x线照片影像的传递与形成。
二、X线影像的观察方法。
第三节 x线照片影像密度。
一、x线照片影像密度的概念。
二、影响照片密度值的因素。
三、照片影像密度的标准。
第四节 x线照片影像对比度。
一、对比度的概念。
二、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第五节 散射线及其消除。
一、散射线。
二、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
三、散射线的抑制与消除。
第六节 x线照片影像的模糊。
一、模糊度、锐利度、分辨率。
二、影响照片影像模糊度的因素。
三、密度、对比度和模糊度的相互关系。
第七节 x线照片影像的失真度。
一、照片影像的放大。
二、照片影像变形。
三、照片影像重叠及切线投影。
第八节 x线照片影像的颗粒度。
第九节 优质x线照片质量。
一、常规x线影像质量标准。
二、胸部正位的影像质量标准举例。
第十节 x线摄影条件。
一、感光效应。
二、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
三、影响感光效应因素的互易关系。
四、X线摄影条件的制定。
五、自动控制曝光。
第三章 普通X线摄影检查。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知识。
一、x线摄影用术语和专用名词。
二、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三、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
四、X线摄影标记。
五、患者准备与处理。
六、摄影辅助器具。
第二节 四肢摄影。
一、摄影注意事项。
二、上肢摄影体位。
三、下肢摄影体位。
四、摄影体位选择。
第三节 胸部摄影。
一、摄影注意事项。
二、胸部摄影体位。
三、胸廓摄影体位。
四、摄影体位选择。
第四节 腹部摄影。
一、摄影注意事项。
二、腹部摄影体位。
三、摄影体位选择。
第五节 脊柱摄影。
一、摄影注意事项。
二、脊柱摄影体位。
三、摄影体位选择。
第四章 造影检查概述 。
第五章 高千伏、软X线摄影及曲面体层投影。
第六章 数字X线摄影技术。
第七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技术。
第八章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第九章 介入放放射学简介。
第十章 磁共振成像技术。
第十一章 医学影像评价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