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孕前身体状态对胎儿体质的影响十分重要

家庭医生在线 2012/6/13 16:27:28

  提高受孕质量,夫妻双方皆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但也不能忽略身体因素。

  蜜月假期不是受孕良机

  提高受孕质量,夫妻双方皆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但也不能忽略身体因素。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主任翟建军提醒“十一”长假归来的夫妻们,蜜月或长途旅行期间夫妻双方都精神舒畅,但此时怀孕并不利于“优生”。怎样才能怀孕?

  身体状态决定胎儿体质

  因为从生理角度来说,蜜月或长途旅行期间,夫妻双方一般都很疲劳,而且性生活也不太协调,此时受孕,孩子的体质可能会比较弱。夫妻双方有一人出差归来等时机,也不宜受孕,应休息两周以上把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

  早晨受孕优于夜间

  受孕前一个月内,同房次数不宜过频,最好在女方排卵期一次成功。同房时间宜选择在早晨起床前,而不要在晚上入睡前,因为晚上比较疲劳,而早晨经过休息,精力充沛。且早晨女性易测排卵期,男性的激素水平也较高。

  禁忌

  受孕时间十忌

  1、近期内情绪波动或精神受到创伤后(大喜,洞房花烛夜;大悲,丧亲人;意外的事故等);

  2、烟酒过度期,或吸烟和饮酒后;

  3、生殖器官手术后(诊断性刮宫术、人工流产术、放、取宫内节育器手术等)恢复时间不足6个月;

  4、产后恢复时间不足6个月受孕,刮宫产不足一年;

  5、脱离有毒物品(例如:农药、铅、汞、镉、麻醉剂等)后随即受孕;

  6、照射X线、放射线治疗、病毒性感染或者慢性疾病用药,停用时间不足3个月受孕;

  7、口服或埋植避孕药停药时间不足3个月受孕;

  8、长途出差,疲劳而归不足两周受孕;

  9、奇寒异热、暴雨雷鸣时受孕;

  10、月圆之夜性交受孕,容易产生低智或者畸形儿。

(责编: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准备怀孕知识

你好,‘怀孕’意味着一个新的生命和灵魂的诞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个希望的寄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受孕指数呢,准爸和准妈一定要了解一定的准备怀孕知识。第1件事孕前3个月夫妻俩要戒烟戒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以及酒中的乙醇,对精子和卵子都有损害作用。因此,在孕前3个月夫妻两人都要停止吸烟和饮酒,让身体中的尼古丁和酒精浓度在血液中为零。第2件事孕前3个月夫妻俩要慎用药物怀孕和药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可怀孕一般在4-5周后才能够发觉。因此,计划怀孕时应该从怀孕前3个月就开始慎重使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或感冒药。一般在医生开处方前就要说明自己的怀孕打算,包括丈夫在内,因为很多药物也会使精子受到损伤。第3件事孕前2-3个月要停止避孕如果以服用口服避孕药或采取避孕环的方法进行避孕,应在准备怀孕2-3月至少1个月前停止使用避孕器具,经历一次正常的月经。一旦在服用避孕药期间意外怀孕,应该及时向医生说明,以免口服避孕药中含有的大量合成孕酮对胚胎发育造成影响。第4件事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叶酸增补剂叶酸是胚胎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女性身体一旦缺乏将会影响胚胎的神经管发育,导致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等畸形儿出生。我国的饮食结构往往使食物中的叶酸含量不够,从孕前3个月开始一定要注意补充叶酸增补剂。第5件事孕前3个月身体要积极贮备营养为了让精子和卵子更具有活力,从准备怀孕前3个月起,就要开始多吃瘦肉、蛋类、鱼虾、动物肝、海产品、豆类及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时令水果,这样也可弥补早孕反应对身体摄取营养素的影响。

Q:孕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请对提问者病情认真做出合理化分孕前准备及注意事项很多。怀孕前做好准备:一,身体准备。作为育龄女性,怀孕前应到正规医院进行孕前检查。二,营养准备。怀孕前三个月要服用小剂量的叶酸。...析,抄袭问题内容、敷衍的,不计入奖励统计!孕前准备及注意事项孕前3个月补充叶酸。只有一种怀孕吃的。本人不建议吃保健品。平时注意防辐射。钙片先不用吃。如果有贫血的,把贫血改善了再要。土地肥沃了才长好庄稼哦。妇科炎症也最好治好了再要。其余的也就是怀孕了,好孕!!!!

Q:如何做好孕前准备?孕前准备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孕前夫妻双方都要戒烟戒酒,清淡饮食,保证营养,确保卵子精子的质量,女性要在准备怀孕的前三个月服用叶酸,怀孕后再服三个月,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预防无脑儿。夫妻双方要做好孕前查体,例如,艾滋病,梅毒,乙肝五项,丙肝,预防胎儿期传染病的发生,女方要提前做好血型检测,提前注意预防贫血,以免分娩的时候贫血而引起大出血。坚持锻炼,保持心情愉悦,调整好心态,确保更快更安全的受孕。祝福!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