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数据调查,人群里是有67%的人是牙颌畸形,其中20%的人因影响到了美观和口腔功能而需要进行正畸治疗。
牙列间隙
牙列间隙是由多种原因导致,一般有以下五点:一是牙体形态小,颌骨形态正常;二是先天缺牙,颌骨形态正常;三是牙体形态正常,颌骨过大;四是拔牙后不镶牙,引起近远中邻牙移位而产生间隙;五是替牙期暂时牙列间隙。
牙列间隙的特点是牙量小,骨量正常;或骨量大,牙量正常;或牙量小,骨量大;或软组织因素。牙齿间隙过大一是影响美观,二是影响发音,三是造成食物嵌塞。牙列间隙易于嵌塞食物而损伤牙周组织,引起牙龈炎,牙周炎,同时易于龋变。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容貌美观,造成心理精神障碍。此病应及早根据引起牙列间隙的原因,进行不同方法的矫治。
${FDPageBreak}
地包天
在正常情况下,当上下牙齿咬合时,应该是上前牙咬在下前牙的外面,若相反的话即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面,这在医学上称“前牙反牙合”、“反牙合”,俗称“地包天”,也叫“兜齿”。
临床表现可单纯表现为前牙反合,而后牙关系正常,面部外形无明显异常。严重者,除前牙反合外,后牙为近中错合和面中l/3发育不足,下颌前突等畸形。分为三型。
1、牙源型:多由局部障碍引起,表现为单纯性前牙反合,反覆盖较小,磨牙关系为中性或开始近中合。下颌大小形态正常,上下颌骨关系正常,下颌能后退至切对切关系,颜面基本正常。
2、功能型:多由不良哺乳姿势等而引起的下颌功能性过度前伸和前牙反合,下颌大小和形态正常,下颌能后退至前牙切对切关系,又称假性下颌前突。
3、骨源型:多由遗传和疾病等因素所致。除前牙反合外,反覆盖大,磨牙为近中合,并有颌骨畸形,表现为下颌体长,下颌支短和下颌角钝,上颌发育不足,额部明显前突,下颌不能自行后退,面部呈凹面型,有时还伴有开合畸形。
${FDPageBreak}
天包地
天包地是指上颚的牙齿始终包住下颚的牙齿,下巴凹下去的现象,导致进食、言语等诸多困难。医学上对天包地的定义为上颌前伸、上颌突出以及下颌后缩。
天包地的症状有:1、上颌突出的患者显得上唇短,上前牙倾斜前伸,露在口外;2、先本性窘蹙个别牙,从而形成下颌牙弓短小,而上颌牙弓狭长;3、上颌牙弓狭小,腭盖高拱,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牙冠颈缘的舌隆突或者上腭软结构上。下唇紧贴于上前牙舌侧;4、不良习惯,如吮吸拇指可使上腭及上前牙向前,而下前牙及下颌向后,上颌更显前凸;5、后牙关系多是远中合,也有少数是中性合。
${FDPageBreak}
牙列不齐
牙齿不齐又称错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主要表现有: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牙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错颌畸形形成因素及其机理是错综复杂的。
其发生的过程可能由单一因素或单一机理在起作用,但也可能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影响到颌面部的骨骼、神经、肌肉、牙齿和软组织的生长发育,使其发生异常改变继而形成错牙合畸形。
牙列不齐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又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指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影响,可能是母亲或胎儿的营养代谢失调,母亲患风疹或感染病毒,母亲怀孕期间受到外伤或分娩时造成的产伤。后天因素:主要是指出生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1)乳牙早失:会出现间隙不足,产生拥挤错位。失去导萌作用,恒牙萌出时出现错位和无法萌出;(2)不良习惯:多数为吮指习惯、舌习惯、咬唇习惯、咬物习惯、伸下颌习惯、不良吞咽习惯、偏侧咀嚼习惯等,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错牙合;(3)多生牙:多生牙能引起牙、颌系统的形态动能紊乱,中切牙间多生牙可导致中切牙间隙的形成等;(4)先天性缺失牙:多为发育和胚胎原因,第三磨牙的缺失多为种系发生的退化现象;(5)乳牙滞留:个别牙逾期不脱落为乳牙滞留,可导致继替恒牙萌出被阻而呈埋伏,或错位萌出;(6)乳尖牙磨耗不足:因为儿童吃的食物过软,所以有的乳尖牙不如其他牙齿磨耗多,因而高出牙弓牙面,产生早接触,造成前方或侧方移动,形成反牙;(7)另外还有许多全身因素和局部疾病因素,如传染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因素、维生素缺乏、唇腭裂、下颌髁状突良性肥大症、颜面肥大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