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杨娅
肥厚性心肌病(HCM)是指在无明显阻力及容量负荷增加时心肌发生肥厚,通常表现为室间隔非对称肥厚。本病常须经超声心动图或磁共振确诊,治疗策略很大程度需取决于超声心动图提供的血液动力学数据。ACCF、AHA 发布的HCM 诊疗指南建议,确诊主要依据超声心动图,左室心肌最厚处≥ 15 mm 可确诊,13~14 mm 为临界值。ESC/AHA 专家共识将HCM 分为三类:梗阻性,指静息时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30 mmHg;隐匿梗阻性,指运动负荷时压力阶差>30mmHg;非梗阻性,指静息和负荷时压力阶差均<30 mmHg。
超声心动图凭借其确切、无创、快捷、经济、普及等优势成为肥厚性心肌病无创诊断、指导治疗决策、评价疗效和远期随访的重要优选手段。
病例一
主诉 女性, 43 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10 个月,偶发胸痛,逐渐加重”入院。
现病史 10 个月前因“心慌,胸闷”住院,诊为“冠心病”,治疗不详。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10年,未规律用药。高血压家族史,父64 岁猝死。
辅助检查 血压145/87mmHg。血常规:血红蛋白 129 g/L。生化:空腹血糖5.8 mmol/L;肝肾功能正常;TG 3.16 mmol/L,TC 5.97 mmol/L,HDL-C 0.89mmol/L,LDL-C 3.71 mmol/L。心电图:窦律,V1~5 导联缺血
性ST 段压低,T 波倒置。
超声心动图:左室对称性肥厚(图1A、B),室间隔为著,主动脉瓣下21 mm 处最厚达23.3 mm, 余前壁21.5 mm,下后壁17.5 mm, 侧壁18.1mm;M 型示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AM 征阳性),EPSS 0.2 mm;多普勒示左室流出道呈五彩镶嵌花色血流信号,最大瞬时流速和压差增大,分为462 cm/s 和85 mmHg, 频谱峰值后移(图1C、D);超声诊为非对称性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冠脉造影:左优势型,左主干分叉处狭窄40%~50%,左前降支起始处狭窄约60%,回旋支起始处狭窄70%,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55%。
入院诊断 肥厚性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
诊疗经过 患者转入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左室流出道疏通术。术中切开左室,切除肥厚心肌,尤其室间隔部位对左室流出道造成梗阻的肥厚部分,通畅左室流出道。术中经食道超声同步监测左室流出道及二尖瓣运动,指导手术。术中经食道超声:室间隔厚度12 mm;左室流出道为亮红色血流信号,最大瞬时流速、压差分201 cm/s和16 mmHg;二尖瓣形态正常,SAM 征阴性,EPSS 0.7 mm;提示左室流出道疏通效果显著。同时行CABG,术后予硝苯地平和心得安等治疗。
术后5 d 超声心动图:室间隔厚度11.7 mm;二尖瓣形态正常,SAM 征阴性,EPSS0.8 mm;左室流出道最大瞬时流速、压差分为176 cm/s 和10 mmHg( 图1E)。术后3月无不适,复查超声心动图:室间隔厚度11 mm;二尖瓣形态正常,SAM 征阴性,EPSS0.9 mm;左室流出道最大瞬时流速、压差分为44 cm/s 和 8mmHg(图1F)。
病例分析 根据指南,对于年龄较轻、症状较重患者,推荐使用室间隔部分切除术。针对该患者,如同时行CABG 解决冠脉狭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文献显示手术远期生存率和心原性猝死获益尚无定论;术后室间隔厚度及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改善,92% 无需再手术,8 年生存率为90%,但20% 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
病例二
主诉 男性,39 岁。主因“间断劳力性呼吸困难3 年,突发晕厥2 次”入院。
现病史 两个月前因“突发晕厥”住院,诊为“肥厚性心肌病”。
既往史 消化道溃疡病史5年,间断用药。冠心病家族史,父兄弟姐妹5 人中4 人确诊冠心病,伯父死于肝癌。
辅助检查 血压145/87mmHg。血常规: 血红蛋白134 g/L。生化: 空腹血糖6.2 mmol/L; 谷丙转氨51mmol/L;肾功能正常;TG 3.16mmol/L,CH 4.42 mmol/L,HDL-C 0.96 mmol/L,LDL-C3.05 mmol/L。心电图:偶发早搏,V1~6 导联T 波倒置。
超声心动图:左室肥厚,室间隔向两侧肥厚(图2A),基底段20 mm, 中间段20mm, 左室侧壁基底段13.1mm, 后壁11.3 mm, 左室心尖13 mm,心肌回声不均匀,运动幅度尚可,活动僵硬;M型示SAM 征阳性,EPSS 0.4mm;多普勒示左室流出道呈五彩镶嵌花色血流信号,最大瞬时流速和压差增大, 分为302 cm/s 和36 mmHg,频谱峰值后移(图2B)。超声诊为非对称性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冠脉造影:左优势型, 左主干分叉处轻微狭窄, 左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
入院诊断 肥厚性心肌病,消化性溃疡。
诊疗过程 患者主要为室间隔增厚致左室流出道梗阻,收入内科行PTSMA 术。
术后3 d 复查超声心动图: 左室流出道最大瞬时流速、压差分为186 cm/s 和14mmHg( 图2C)。术后6 个月复查左室流出道最大瞬时流速、压差分为160 cm/s 和10 mmHg(图2D)。随访7个月, 患者的劳力性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未再发晕厥。
病例分析 患者年龄轻,有突发晕厥史,是介入治疗适应人群。PTSMA 主要通过导丝将封闭球囊送入拟消融心肌的动脉血管充盈封闭管腔,如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下降提示干预有效,随即缓慢注入96%~99% 无水乙醇,产生化学性闭塞,导致该部分室间隔心肌缺血坏死,降低左室流出道梗阻,缓解症状。文献报道,术后室间隔厚度显著降低,静息或激发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进行性下降。采用心肌声学造影指导靶血管选择,确定梗阻部位及范围,明确靶血管与消融心肌关联,有效降低乙醇入侧支血管致非靶心肌梗死风险。
病例三
主诉 男性,33 岁。体检发现肥厚性心肌病。
既往史 体健,否认心血管病家族史。
辅助检查 血压136/88mmHg。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
超声心动图: 左室对称性肥厚, 室间隔基底段厚17mm, 中间段18 mm, 左室侧壁基底段15.1 mm, 后壁14.9mm, 左室心尖14 mm, 心肌回声不均匀,运动幅度尚可,活动僵硬( 图3A)。M 型示SAM 征阳性,EPSS 0.5 mm。多普勒示左室流出道呈五彩镶嵌花色血流信号;左室流出道最大瞬时流速和压差增大(分为281 cm/s 和32 mmHg),频谱峰值后移(图3B)。超声诊为对称性肥厚性心肌病。
入院诊断 肥厚性心肌病。
诊疗过程 入院后给予药物治疗:硝苯地平(15 mg,Tid);地尔硫艹卓30 mg 加量至60 mg ,Tid;依那普利5 mg,Bid 加量至10 mg,Bid。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室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基底段16.4 mm。M 型示SAM 征阳性,EPSS 0.55 mm。多普勒示左室流出道呈五彩镶嵌花色血流信号,最大瞬时流速和压差增大,分别为242 cm/s 和24mmHg,频谱峰值后移。
1 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室流出道最大瞬时流速和压差分别为204 cm/s 和16 mmHg,频谱峰值后移(图3C)。
病例分析 患者无症状,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肥厚性心肌病,无明确家族史,药物治疗1 个月有效。根据指南,应继续药物治疗,随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