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过度溺爱等于让孩子挥刀自杀

家庭医生在线 2012/5/12 22:09:20

  冬天的一个晚上,妈妈带着3岁的皮鲁去朋友家串门。回到家里后,皮鲁突然发现一直攥在手里的一块糖果不见了。那块糖果是妈妈的朋友给的,他家没有这样的糖果。发现糖果没有了之后,皮鲁着急地哭了起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来安慰他,并承诺第二天给他买他最喜欢的玩具。但是,皮鲁没有妥协:“我要!我要!!我一定要!!!” 皮鲁打着滚哭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得实在心疼,便带上照明工具,“倾巢”出动,沿着回来的路进行“拉网式”搜寻。眼看到了午夜12时,糖果还是没有找到,妈妈看到因绝望而死去活来的孩子,终于硬着头皮敲响了朋友家的门…… 经历小小的失望就这样歇斯底里,预兆了未来灾难的来临……

  皮鲁长大了,想找一个女朋友,但他看上的女孩根本看不上他。他不再打滚哭闹,而是拿起一把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在医院里,皮鲁被抢救过来了,但是他却又开始绝食。父母哭着对他说:“你想把我们急死?不就是一个女孩吗?人生的路还长着呢,好女孩多的是。”但是他恨恨地说:“我就想要她!要她!一定要她!!” 从一块糖果开始,皮鲁被无休止的满足温柔地包围着,直至失去了理性……——摘自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的著作《父母手记:教育好孩子的101种方法》

  你的儿女不是你的儿女

  你的儿女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所产生的儿女。

  他们经由你出生,但不是从你而来,虽然在你身边,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帮孩子走出天然自恋

  幼小的孩子都是自恋的,他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孩子需要在自我探索中打破这一天然的自恋。 这个探索过程主要从2岁开始,他们需要认识社会,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而孩子没走入社会之中时,父母和亲人就代表了社会。做父母的一味溺爱孩子,放纵孩子的一切欲望、要求,就是告诉孩子他(她)的一切欲望都是合理的,社会都该满足的,他的自恋是对的!长此以往,孩子的天然自恋就没有遭遇真正挫折,心中有了这个自我中心的定式,再难走出来。

  有些孩子则是幸运的,他们离开父母亲人后,在幼儿园或是小学经受挫折、坎坷,得到宝贵的人生经验,知道了自己的位置,懂得了自己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来适应自己。有些则没有这个幸运,一帆风顺地走下去,自我无限膨胀,但当走到真正的社会中时,完全的自我为中心遭到毫不手软的打击,社会环境无情地摧毁了他已经固化的自恋的心理定式。这时,他再以一己之力与社会抗衡,面临的就只是灭顶之灾。 别人不会溺爱你的孩子,做父母的,必须先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在探寻过程中,挫折是必须的体验,也是必然的体验。

  在0~2岁时,怎么满足孩子的需要都不会犯大的错误,但从2岁开始,做父母的必须一方面尊重孩子的探索,一方面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让他意识到,世界并非是围绕着他而转,其他人是和他一样重要的人。他要自爱,但同时要爱人。

  爱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对宠物的爱有一致性,可以说是一种父性或母性的本能。它不需要努力,不需要经过意志抉择,并且对心灵的成长毫无帮助,所以不能算是真爱。虽然溺爱也能帮助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但要养育健康而心智成熟的子女,还需要更多的东西。 派克描述说,这些“更多的东西”就是: 爱不光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它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所谓合理,是一种判断,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 并且,这样做的人经常会处于一种两难的困境当中,一方面要尊重所爱的人在生活和人格上的独立,一方面又要适时提供爱的引导。这种真爱复杂而艰巨,需要认真思考,需要不断创新。相反,溺爱不管看起来是多么富有牺牲精神,也是懒惰的,缺乏思考,陈旧,僵化,而且一成不变。最懒惰的就是放纵型的溺爱,因为这样做的父母居然放弃了思考,而让没有控制能力的孩子去发号施令。

  蔽护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你梦中也无法企及的明天。

  你要向他们学习,而不是使他们像你。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昨日流连。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发射而出活生生的箭。

  弓箭手望着永恒之路上的箭靶,它会施全力将你拉开,使它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欣喜地在弓箭手中屈曲吧!因为它爱飞翔的箭,也爱稳定的弓。

  ——摘自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著作《先知》

    编辑推荐:

    过度溺爱会导致宝宝患上哮喘

    10种溺爱方式 种种都危险

    溺爱 滋长儿童自私观念的温床

    爸妈太溺爱孩子易低能

    “溺爱”养出的5类问题宝宝

(责编:方徽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为什么要消除过分的自恋倾向?

自我欣赏、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这本是一项优秀的性格特征,是自信的表现。可是,积极的、科学的自信是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短处,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正确而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同时,还要对别人给予自己的评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总之,真正自信的人不会贬低自己,更不会盲目地高估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自恋倾向,比如买了新衣服在镜子前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做了新发型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赞扬等,这些小小的自恋都属于正常范围内的自信。毕竟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欣赏自己、悦纳自己,所以,有这些“小思想”并不会妨碍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但过度的自我欣赏就可能演变成心理疾病。一贯自我评价过高,自认为才华出众、能力超群,不现实地夸大自己的成绩,过于着意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如此心态,不仅使其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伤害身边的亲人、朋友,同时自己也深受其苦,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要消除自恋倾向,可先通过认知领悟疗法,使个体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自己目前的表现太过自我欣赏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其逐渐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逐一克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恋行为和思想。其次,要时刻提醒自己,爱自己的同时,更要给别人以关爱。只想着爱自己,并要求所有人都爱自己,这是不现实的。只有付出爱,才能收获爱。想一想,每个人都有可爱之处和值得欣赏的地方。自己在渴望得到他人肯定和赞赏的同时,为什么不先赞赏一下别人呢?在别人需要帮助、鼓励的时候,及时送上关爱,从中不仅能收获快乐,而且还能逐渐削弱自恋意识。

Q:自杀是因为心理素质不好吗?

其实,家庭关系是一大重要因素。家庭教育对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专制型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懦弱、消极的性格;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任性等等。所以,当他们同样面对挫折时,有人选择乐观面对,有人却选择自杀。

Q:自杀是因为心理素质不好吗

其实,家庭关系是一大重要因素。家庭教育对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专制型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懦弱、消极的性格;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任性等等。所以,当他们同样面对挫折时,有人选择乐观面对,有人却选择自杀。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