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阳是个小学三年级男生,按理正是该好好读书的年龄,谁知他小小年纪就厌学,上课打瞌睡,作业少做,考试红灯高挂,老师见了头疼,家长束手无策。要说他调皮捣蛋倒也不确切,他就是个闷葫芦,整天恹恹的,很少说话,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老师看他在学校的萎靡样,曾经担心他身体有病,要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查查,结果一切正常。妈妈看了着急,成天在家说一大堆读书关系到以后一生前途的大道理,还买来了很多有关科学家的书籍,希望儿子能明白事理,可是也没用。爸爸气急了也打过几次,但这孩子除了哭一顿,仍然我行我素。要是问阳阳为何会这样,阳阳也只是回答:“我不想读书。”
来到咨询室的阳阳也仍然是垂头丧气的,问他话也不爱回答,眼睛却不住地四处打量。妈妈说,这孩子从小被奶奶溺爱,受不得一点辛苦,懒惰不肯努力。不过在上小学之前还是比较活泼的,不像现在这么闷。自从上小学从奶奶那里接回父母家,被自己天天盯着学习之后,就变成了现在这副“死样”。自己与他爸爸都是高学历,真不明白生出来的儿子怎么会这样,真后悔小时候没有自己亲自带孩子,结果被老人给宠坏了。
家长学校逼迫 孩子逃避学习
根据心理学研究,能够使人坚持不懈做一件艰苦事情的动力在于乐趣,乐趣使人脑释放出叫“内啡呔”的大脑神经递质,它能让人处于一种放松、快乐状态,并且想重复这种体验。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他没有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感受到快乐。而家长、老师用压迫、否定、斥责、处罚来强迫孩子学习,这使孩子内心启动了“痛苦-恐惧-逃避”的保护机制,自然会越来越讨厌学习。
对于阳阳来说,从奶奶身边回到父母家,以前快乐、自由、受宠的生活一旦到了上学,就变得无趣、痛苦、不再受宠了,而家长讲道理式的教育,不仅没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反而觉得厌烦,如此便失去了学习兴趣。
要使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必须创造、增大或转移学习里面孩子在乎的价值,使孩子感到快乐。咨询师明白,每个正常的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只不过不一定在学校学习上。咨询中发现阳阳奶奶家有个大花园,他对花草植物非常有兴趣。我们便从让阳阳在家中养花开始,引导他看有关的书籍,培养他学习的习惯,让他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并且让父母与学校老师商量,把班级里养花的工作交给阳阳负责。阳阳在为班级养花中培养了自信,也获得了成就感。现在他越来越喜欢自己的班级,变得比以前开朗、乐观,也交上了好朋友,不再讨厌学习,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