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重养生的时代,我们建议对婴儿重归母乳喂养。因为乳汁为母亲气血所化,是婴儿纯天然最富营养的食料。不过产妇产后气血俱虚,特别需要气血的补益。如果哺乳时间过长,自然不利于产后恢复。哺乳期可根据产妇自身状况,在6~12个月之间即可。
现在有宝宝的家庭,选择人工喂养的非常多。虽然奶粉事件一再掀起波澜,但很多家长仍挡不住奶粉宣传的诱惑,有的人甚至以给孩子选购大品牌奶粉为荣。其实,还是大家对人工喂养的弊端认识不够,才导致母乳一再给奶粉“让位”。人工喂养有哪些危害呢?众所周知,如今的奶粉仅是安全隐患就不容忽视。即便不是所谓的“毒奶粉”,一般的奶粉也多含有添加剂,会导致孩子早熟。其中蔗糖和香精等成分,虽增加了奶粉的口感,但这“糖衣”却会破坏孩子牙齿的生长。再者,奶粉的营养也不够,与母乳有着天壤之别。
母乳喂养的最大优势,就是它是由母体的气血生化而成的,是血的变现。《景岳全书》指出:“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女性在孕育阶段没有月经,就是因为怀孕时气血几乎全部都去供养胎儿了。生产之后,气血则化为乳汁留给婴儿食用。而血又是母体内的精华物质。中医认为,人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血是由我们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化生而来的。古人讲“乳为血化美如饴”,母亲的乳汁甘甜纯美,最具营养。可见,母乳是婴儿天然的健康饮食。还有,孩子在母体内已经习惯了气血供养的环境,乳为血化,因此孩子出生后喂他母乳,才更容易接受。所谓“小儿在腹中,赖血以养之,及其生也,赖乳以养之”。不仅如此,母乳喂养还能增进母婴双方情感的交流,且有利于产妇自身健康。它可以使产后哺乳的女性,大大减少患乳腺疾病的概率;哺乳时刺激子宫肌肉收缩,有助于恶露尽快排出。
母乳喂养自然是正理。不过话虽如此,但哺乳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又会反过来影响产后恢复。这是因为,女人在生产后,百脉空虚,气血不足,处于一种周身血虚的状态。有人说,那哪里来的气血生化乳汁呢?当然是合理饮食,补充营养。众所周知,产妇月子里要好吃好喝,一方面是给自己恢复元气,一方面是要靠这些营养生化乳汁。胃经的循行经过乳房正中,胃的吸收是否正常,经脉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乳汁的多少及质量。因此,相对产妇来说,哺乳也是一件耗血耗气的事。哺乳时间过长,必然会伤血,使产后血虚的情况不易恢复。
那么,要做到产后哺乳不至于太伤血脉,哺乳期多长为好呢?一般来说,母乳喂养可坚持4~6个月。6个月至1周岁,可在哺乳的同时添加辅食,到1周岁基本可以停奶。如果是素来身体虚弱的产妇,哺乳期不宜过长,半年左右即可。《寿世保元·卷八》中指出:“儿生四五个月只与乳吃,六个月以后方与稀粥哺之。”婴儿在4~5个月之前,主要靠母乳来喂养。等到半周岁时,母乳已不能再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就该酌量添加辅食。其中要遵循从稀到稠、从细到粗的原则。一般谷类不会引起刺激或过敏反应,可以做一些米糊、粥糊给孩子吃。小儿消化能力有限,一次量不能过多,小半杯就足够了。此时小儿脾胃娇嫩,凡是稠黏干硬、瓜果荤腥、烧炙煨炒,以及酸、咸、辣、甜味浓的食物,小儿都不宜吃,可适量吃些味淡的熟菜和白粥。
喂孩子是件累活,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做妈妈的就要付出辛苦。但是辛苦不怕,最主要的是,产妇分娩后,元气大伤,气血俱虚,而哺乳也是在耗气血,因此妈妈们必须注意自身的调养,哺乳后要好好把气血补回来。
已断奶或正处在哺乳期的妈妈们,可以多吃一些补血调理的食物,比如粟米红糖粥、鸡汤、花生猪蹄汤,这些都有很好的补血效果。在《太平圣惠方》里,有个方子叫粟米羊肉粥,是治疗产后血虚的药膳方。做法是:粟米和瘦羊肉各100克,生姜6克,葱白3段,花椒和盐少许。把洗好的瘦羊肉切细丝,粟米淘洗干净,同羊肉煮汤。煮沸后加入生姜、葱白、花椒和盐等调料煮成粥即可。空腹食用。
羊肉味甘,性温,温中暖肾,益气补血,加养脾胃、补气血的粟米,使这款粥具有益气、养血、温中的效果。不管是对哺乳后的补血调理,还是一般性的产后气血虚弱、精神不振、面黄肌瘦等症状,都有很大帮助。有人会觉得羊肉膻味较重,其实这里面的生姜就能去除膻味和提鲜。
说到这,素来体虚的妈妈们可不能因为哺乳耗气血,而直接给孩子喂奶粉,毕竟母爱是伟大的。而且哺乳期也是女性的一个必经阶段,只要懂得了哺乳后怎么调养,就尽享作为妈妈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