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送礼物应该投其所好,母亲喜欢什么就送什么。虽然这句话有点像废话,因为等于什么都没说,但心理学上却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什么样的礼物将最能讨得每一位不同的母亲欢心。
事实上,在馈赠的习俗中,有三个主角:送礼的,收礼的,以及看客-也就是虚拟的第三方,送礼者往往也要送他些“东西”。你要研究好一个问题:“这礼物究竟是送给谁的?”
上个世纪初,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勒·莫斯专程前往新西兰的毛利部落和加拿大的印第安人部落,进行关于“古式社会”馈赠的研究。在莫斯笔下的夸富宴的制度下,接收者要有回馈的义务,所以馈赠礼物者期待有所回报。这样看来,送礼最多的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绝不招人喜欢的。以慷慨的名义,我们的礼物终究是出自爱的呼唤。
时至今日这位人类学家的理论仍具现实意义。像毛利族的交换制度“库拉圈”,或是印地安人的“夸富宴”一样,我们的送礼也受三个因素的约束:给予、接受和回报(有来无往我们的关系就势必要破裂)。
“完美”礼物的三条标准
第一,礼物要有高度的独特性,名牌只是独特性的一种,但是独特不等于名牌。
第二,礼物适合摆放在眼前,这样接受礼物的人就能常常看见,也就能常常想起你这个送礼的人。
第三,礼物无法被转送或者出售。
给他选择,不如不给选择
朋友的生日将近,你的礼物寻觅计划也提上日程。靓丽首饰、家居装饰、或是他钟爱的作家作品全集,让你犹豫万分、摇摆不定,究竟要送哪一件?或者要不,干脆问他自己想要哪一件?
且慢,若你想要让他觉得很幸福,最好别让他做选择。
让对方自由选择礼物,看似能让礼品发挥最大效用(毕竟是他自己选的,肯定会开心……)。然而这个做法,你也将难以选择的状态馈赠给了他,这下伤脑筋的人变成他了。三选一,到底该怎么选才好?如此一来,不论他做何种选择,都会因为“机会成本效应”的关系,让他的幸福感受大大减少。这是因为,选了这项物品,同时也就丧失了获得其他两个东西的机会,此时他不免心中会暗自懊恼:好可惜,这次与它们擦身而过……
所以啦,当几件候选礼物的优劣差异不大时,要想让他感受到更多的幸福,送礼的你自己果断决定,选择一件送给对方,而不应呈现几种选择让对方来做决定。
PS:每个妈妈都希望和自己的孩子多呆呆 ,所以抽出时间来陪伴你的母亲,将会是你送给她的最好的礼物。
————————————————————————————————————————————
编辑推荐:
一件礼物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能令人心动。在物质充盈的今天,送礼或收礼都变得稀松平常--递出什么样的礼物,会令对方情不自禁地心头一动,备感贴心与温暖呢?
老公生日快到了,该送什么礼物呢?很多女人在老公或者男朋友生日到来的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了,但这件事实在太伤脑筋,如何出人意料又能让对方印象深刻,记住自己这一份特别的心意,为婚姻增添甜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