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以来,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的第一位死因、农村的第二位死因。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癌症病因的认识不断深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多途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由遗传因素所致的癌症大约仅有5%,大多数癌症则归咎于环境因素,它们与遗传的和获得性的易感性共同对癌症的发生发挥作用。
近年来,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我国1990年的癌症总调整死亡率为94.36/10万,1970年代为84.58/10万,上升了11.56%。不同癌症的死亡率变化趋势不同。宫颈癌死亡率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调整死亡率下降达69%;其次为鼻咽癌和食管癌,分别下降34.62%和21.32%。而肺癌死亡率上升趋势最明显,其调整死亡率上升了111.85%;其次为肝癌及白血病,分别上升41.17%和30.26%;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的上升趋势也不容忽视。据估计,我国癌症死亡率在今后一段时间仍将呈上升态势,并将成为疾病防治问题的重中之重。
研究表明,80%的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据估计,大约4%-20%的癌症可直接归因于职业暴露。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扫烟囱的工人阴囊癌多发;生产联苯胺染料或甲、乙萘胺的工人膀胱癌多发;从事石棉生产的工人支气管肺癌多发;从事X线、同位素工作的人白血病多发;锡矿工人肺癌多发。
这些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职业环境中致癌物的浓度远远高于普通环境,且职业人群接触致癌物的时间早,累积接触的剂量大,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普通人群。因此,有效降低职业环境中致癌物的浓度,对于降低职业人群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治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