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早期教育中的不正常现象

家庭医生在线 2012/4/12 2:32:14

  目前在早期教育中有几种不正常的现象值得注意:

  1、提倡“神童化”教育,没有考虑婴幼儿的脑发育的特点,将小学的教育提前到幼儿园,将幼儿园的教育提前到0~3岁阶段。剥夺了孩子享受大自然的权利,失去了通过感官接受刺激,储存信息的大好时光。

  我们知道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大约9000亿个神经胶质细胞组成,从胎儿3个月开始神经细胞迅速增长,每分钟超过25万个。人类新生儿是在脑未成熟的状态下出生的,也就是新生儿的大脑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因此生后还要继续生长发育,继续完善大脑的功能。到一岁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的1/2。0~3岁是人的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候。

  神经系统发育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既有可变性又有代偿性。所谓的连续性是指神经系统发育连续不断,阶段性是指神经系统在某一阶段有其敏感期(或叫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功能就应该完成,错过了就可能终生难以弥补。所谓的可变性和代偿性是指脑组织在受损坏后,在关键期内其它的脑细胞可以代替它的功能。

  近来科学家研究,婴幼儿脑组织的发育还离不开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和给予婴幼儿各种刺激及教育机会。例如:我国明代朱棣夺取王位时,为了巩固王位,又不遭天下人的议论,阴谋险恶,将建文帝的幼子关了50年之久,虽然每天供给食物维持生命,但是不让他接受外界任何教育和刺激,而且环境单调。所以释放时已成白痴。又例如:197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一个“人工野孩”吉妮,孩子出生时是正常新生儿,在婴儿起也是正常的。但是从第20个月就被她的父亲关闭在小屋里,无人理睬,孩子长到13岁才被发现救出。后来科学家对她进行了8年的教育和研究,最后认定:吉妮的大脑由于缺乏早期生活经验熏陶和教育已经受到永久性的损害,不可能恢复。因为错过了生活经验发育的关键期,这种隔离发生的越早,造成的损害就越严重。也就是说在关键期内越早给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的大脑就越聪明,灵活。

  例如: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

  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关键期;

  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

  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

  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

  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

  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的关键期;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对于关键期,不同的人也不完全一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在脑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我们应该在早期教育中抓住关键期,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给予孩子符合大脑发育特点的各种刺激及教育机会,让孩子的各种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知觉;语言都在相应的阶段得到及时的发展。

  另外我们还要让孩子去听音乐会,去欣赏画展,去看歌舞,去看体育技能比赛,去看动植物,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千姿百态的各种现象。通过他们的感知觉器官将听到的,见到的,感知觉到的大量信息抢先注入到大脑里。使得大脑成为储存信息的大仓库,汇聚知识河流的大海洋。

  学龄前的孩子应该有一个欢乐的童年,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去观察世界,去体验生活,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促进思维力的发展,启发和诱导孩子的创新思维。爸爸妈妈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实施生动活泼的引导方法,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人为的良好的情绪下,在玩中教,在玩中学,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那些倡导“神童化”的教育,认为3~4岁的孩子可以认识几千个字,能捧着“水浒传”,“三国演义”通读。这样的孩子毕竟是极少数。他们读书的时候,既不明白书中的内容,也不全明白每个字的意义。他们被大人剥夺了欢乐的童年,大部分的时间被强制去死记硬背,培养成为机械的读书工具。这样的孩子可能短时间在某个方面似乎超常。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学习的兴趣,缺乏进一步努力的欲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缺乏生活能力和基本的生活经验,他们会逐渐落后于同龄人。这种强烈的反差,又使之产生心理障碍,导致庸庸碌碌,没有作为,影响了他的一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们的一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风,对于儿女寄托了无限的希望,这是正常的,可理解的。可是有的妈妈爸爸回顾自己走过来的道路,更希望自己一生中得不到的东西能在自己子女的身上得到补偿。所以在某些舆论的宣传之下,就容易盲目跟从,随波逐流。一些父母的虚荣心作祟,造成攀比之风十分严重,惟恐自己落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幼儿园的孩子,如果是老师没有象小学那样教孩子学语文,数学,就会意见纷纷。人家的孩子学习钢琴我家的孩子就也要学。人家的孩子学习英语,我也请家教教英语。人家的孩子学电脑我家的孩子也要跟上。完全不顾孩子的兴趣和潜在的能力。这需要父母要正视自己,端正教育的态度。

  只有我们父母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依照大脑发育的客观规律,给予孩子相应的教育机会。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各个方面显露才华。

  2、片面的强调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孩子全面的素质教育,使得孩子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有的人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呢:因为我国的特殊情况,独生子女成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一些人从小就被父母照顾的无微不至,养尊处优,一切全不用自己费劲,使得孩子从小就缺乏爱心,不懂得关心和尊重别人,更不觉得应该同情别人。他们不爱别人,更不懂得与别人分享。稍一碰到挫折,就觉得自己委屈的不得了。不能认真的对待困难。一切从自己方面着想,不了解别人,也不想去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变得自私、霸道、冷酷无情。这样的人走向社会往往不能搞好人际关系,他的事业也不会成功。要知道一个人事业成功,20靠智能,80靠情商。高智能的人不见得情商高,而高情商的人往往智商也不低。

  我常常听有的父母说:某某的孩子又学会了说什么唐诗,宋词;会算什么数学题。但是很少听到:我的孩子吃任何食品,都知道把好的先让大人吃。我的孩子知道和小朋友玩时,让着小的弟弟妹妹;我的孩子知道制止别人破坏公园的花木。

  我曾看到这样的一个场面: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老师拿着教具,不留神摔倒了。大多数的孩子一起拍手,欢呼:老师摔到了!老师摔到了!只有一个孩子跑过去,说:“老师,我搀你起来,您摔疼了吧?我给你掸掸土。”然后对大家说:“你们还笑!”老师流着泪,抱着这个孩子亲了又亲。我佩服这个孩子的父母,她注重了情商的教育。

  所以说,我们从孩子一出生时,就应该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孩子做人,然后再考虑立足于社会中的本事。

  婴幼儿时要教孩子学会“等待”,要延迟对孩子的满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让孩子明白:“爱”是双方面的,不但索取也要奉献。只有这样,以后才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当然,我们父母要树立楷模形象。

  还有的早教工作者认为:应该给予孩子自由,孩子爱干什么就让他们干什么,让孩子自由发展个性。但是。孩子出生下来,面对复杂的世界,他们的头脑象一张白纸,需要他去认识,去辨别,去学会遵守制度或规矩,融入到社会中。这些就要靠我们成人去引导,去教育。掌握立足于社会的本领,使他们的行为更加规范,更加符合社会公德。允许孩子思维离谱,满足好奇心让孩子勇于探索,就是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自由”和“限制”是相对的,限制是为了更大的自由,自由没有限制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认为给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懂得遵守规章制度这才是给予孩子的最大的自由。

  6岁以前应该是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性格的关键时期,是奠定高情商的起始阶段。

  3、应试教育制度,束缚了孩子和父母的手脚,使得孩子不能展现多元化智能。

  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是侧重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虽然教育部门一直致力于改进,但是收效不明显。再加上中国人口众多,就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这个局面目前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也就使得父母很早就关注孩子的语文和数学的学习。即使有的孩子学习音乐,绘画,也是为了考学“加分”,将来有个格外照顾。因此,就出现不顾孩子的身心,不顾孩子的兴趣,从婴幼儿起就开始大量认字,计算数学题。走上了强化左脑的道路。

  一些教育工作者也认为衡量孩子聪明否,就是看孩子的智商的高低。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有的孩子功课不好,老师也愿意让父母给孩子测测智商,好象孩子智商低,就与他教学没有关系了。有的父母也愿意给孩子测智商,其实智商的测定是有局限性的,它也是注重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而且受环境,孩子的情绪的影响。智商实际上是不能反映孩子真正的智力水平。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说明人有多种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空间和视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等。同时说明每个人都有这几种智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组合,每种智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关键期。例如:数学人才一般在40岁以前出成绩;音乐人才可以从3岁开始培养,象莫札特5岁作曲就出了名;运动员也必须在14,15岁以后才能出成绩。

  因此,每个孩子都有弱项和强项。以往的教育采取的是“补弱项”,因而造成孩子越补越糟糕,失去了学习兴趣,强项也被废弃了。没有了学习的动力,造成了自暴自弃,厌弃学业。目前也有的早教工作者认为,就应该“发扬强项”,舍弃弱项,让孩子自由发展,让他们在他们擅长的领域里尽显其才,认为补弱项是浪费时间、无聊的事。这个见解恐怕父母和教育机构都不认可。

  我认为,对于每个孩子某项智能表现的突出,就应该鼓励和发扬他的强项,让他为自己的强项感到自豪,树立信心,敢于面对自己的弱项,以强带弱。这样强项更强,弱项也不落后。这样的教育思想就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作为合格的父母就应该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智能,采取不同的策略,尽管有的孩子这种智能当时还没有显现出来(潜能),这就需要我们的父母耐心的观察孩子,以平常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某种智能的苗头,就要爱护它,鼓励它,引导它,尊重孩子的意愿,允许孩子去发展它,说不定一棵耀眼的明星就在你的身边升起。

  4、早期教育的商业化,使得个别早教工作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了违背大脑发育的自然规律,混淆了父母的认识,走进了教育的误区。

  早期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因为它是造就人才,托起明天太阳的一个阳光事业。因为我国执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教育机会是一次性的,孩子受教育也是一次性的,因此父母的教育经验往往是间接的。他们迫切希望有人指导他们,因此,一些亲子乐园,母婴学习机构纷纷成立。个别的早教工作者,在利益的驱使下,抱着各种目的,或急功近利,或混淆观念,提出了一些违背大脑发育自然规律的论点或言论。有的人将孩子发育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当成他早期教育的结果,大造舆论;也有的人为利益驱使,迎合商家之间的竞争,说瞎话,用错误的理论混淆育儿的观念,使得父母不明情况,做出有害婴幼儿身心健康的事情来。例如:有的亲子中心,为了赚钱,竟然说6个月会坐的孩子发育的慢,运动能力差,不参加训练就耽误了。吓得母亲赶紧交了钱,参加他们的训练班。

  在当前经济改革的时代,教育不可能不和经济挂钩,不可能没有金钱。但是为了我国千秋万代的伟业,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早期教育还是少一些金钱色彩,多一些科学引导吧。

  6岁以前的早期教育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情商的培养,智能的挖掘,以及社会的进步。所以要求我们全社会动员起来,尤其爸爸妈妈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实施生动活泼的引导方法,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人为的良好的情绪下,在玩中教,在玩中学,让婴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科学的训练,不断给孩子大脑以刺激,认真开发右脑的智力,我们的孩子将会更聪明,更出色。

(责编:方徽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组表现类似帕金森病的疾病? 帕金森病症状复杂多样,且多为全身性症状? 晚期帕金森患者常出现幻觉,见室内人影、动物影等? 帕金森还常伴有尿频、尿痛、出汗等症状? 多数帕金森患者开始时仅有一只手颤抖,僵硬、行动迟缓? 一个星期前擦伤 伤口结痂一直流黄水 不愈合 吃了优思明十几天 又吃了紧急避孕药 撤退性出血了 还要继续服 以前有个外痔,能摸到,这段时间发现用劲的话,里面也有一个,不 身上最近一直长红色的小痘痘,右咯吱窝还一直有一长条突出部位发 刚刚泡完脚,吹2分钟风扇导致腿疼,怎么办 小孩子新买的尿不湿被狗咬了有的没咬 粘上点土还能用吗?用了 阴茎皮上长了一片片的淡黄色小痘痘小颗粒,比较密集,但是没有破 鼻子里老能闻到84味,嘴里也是,还有白色沫沫。 吃抗精神病药可以吃减肥药减肥吗 你好医生。我今年三十八岁。昨天嘴角下面长了一串水泡,发红痒, 手臂长了一个红包,红包表面很多小点,面积越长越大,发痒 医生,请问一下就是我门牙缝很大,是要先正畸还是要先做唇系带, 在备孕。做b超怀疑有内膜息肉,要做宫腔镜,挂生殖科做好还是挂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左脸颊上长了一粒一粒的小颗粒并且发红不痒怎么 你好,我肱骨大转子粉碎性骨折,夜里睡觉时固定的三角巾可以取下 显示全部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