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新生宝宝要求高怕冷也怕热

家庭医生在线 2012/4/25 2:37:07

   刚出生的小宝宝离开母体来到人间这个新环境中,对外界气温的变化极为敏感。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安危,在护理时年轻父母应高度重视。

  1.要命的新生儿皮脂硬化症:

  新生儿身体稚嫩,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较差。

  因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较薄,特别是早产儿体内棕色脂肪含量少,产热储备力不足,新生儿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成人低,容易发生凝固。如护理不当受到长时间的寒冷刺激体内热量就会大量散失。

  当体温降到35℃以下时皮下脂肪组织就会发生凝固皮肤变硬。这时患儿全身冰冷、体温不升、表情淡漠、嗜睡,小腿和大腿外侧、臀部、下腹部、胸背部、面颊部及上肢的皮肤发硬、光滑、冰冷呈暗黄色或青紫色。用手触摸患儿皮肤有年糕团样或硬橡皮样感觉。如果用手指按压皮肤有凹陷者说明有水肿,则为“新生儿硬肿症”;不出现凹陷者为“新生儿皮脂硬化症”。

  这种病对新生儿威胁极大"死亡率达35%至50%,多数患儿可因并发肺炎、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肺出血等病而夭折。对此预防的关键是防寒保暖,室内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5℃以上,早产儿则不应低于30℃。此外,衣着要包裹好,还要注意喂养,补充热量及水分,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2.凶险的蒙被过暖引起窒息综合症:

  数九寒天,有人怕冻坏小宝宝,除了穿上新做的棉衣外,还用棉被盖得严严实实,身子底下铺上电热毯,再加热水袋保暖。殊不知暖上加暖,极易引发新生儿蒙被过暖窒息综合征,使宝宝大汗淋漓,全身皮肤发烫,体温高达40℃以上,面色苍白或青紫,神志不清,两眼发直,四肢僵硬,反应迟钝或昏迷,病情严重的患儿常因继发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而死亡。

  蒙被过暖窒息综合征何以这样凶险呢?这是因为婴儿的代谢旺盛,能量需求相对比成人高,需要的水量比成人大,但对缺水缺氧的耐受性却比成人差。孩子和妈妈睡在一起,头部也常被蒙在被窝里边。当被窝内温度过高时,身体散热困难,为了调节体温,就以大量出汗来散热,严重者造成脱水,甚至循环衰竭,危及到各脏器的功能。此外,被窝里极易引起缺氧,时间久了,脑子因缺氧会迅速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可引起抽搐,又加重了氧的消耗,造成恶性循环。脑细胞脱水加上缺氧,引起脑组织变性坏死、颅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膜下腔积液等一系列病变,还会引起肺栓塞、消化道出血、肝坏死等。

  侥幸存活的患儿,因脑组织损害严重,会留下智力低下、运动障碍、聋哑、呆傻、癫痫、瘫痪等后遗症。一旦发现宝宝发生窒息综合征后,应急送医院抢救治疗。预防办法是,莫让宝宝过暖,更不可蒙在被窝里睡觉。

  在寒冷季节里,年轻父母一定要学会科学育儿,冷暖适宜,让宝宝安全地度过冬天。

(责编:方徽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新生儿神经系统有问题长大后会是傻子吗

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会导致智力的缺陷也就是俗话说的傻子,建议进行积极的神经治疗,注意孩子的智力的培养。

Q:新生儿惊厥神经系统会引致脑瘫吗

新生儿惊厥神经系统后遗症为28.2%,严重者会引致脑瘫。这种病变并不是不可逆的。在治疗手法上,应该先用药治疗与控制惊厥的发作,其后运用运动训练、物理治疗、语言训练等发育训练手法,预后情况会有所改善。如果孩子发生产后窒息,在头6小时内使用亚低温治疗手法去控制,能明显地降低后遗症发生的几率。亚低温治疗手法是近年来国外新兴的治疗脑缺氧缺血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新加坡KK妇女儿童医院应用此项技术,为发生高热惊厥的儿童身体和头脑降温,能明显有效地抑制继发性脑损伤。其中要注意的是,温度需降至33.5℃-34.5℃之间,治疗时间要持续72个小时,而且体重小于1800g或胎龄小于36周的都不适用于此法。

Q:请问新生儿惊厥神经系统会引致脑瘫吗

新生儿惊厥神经系统后遗症为28.2%,严重者会引致脑瘫。这种病变并不是不可逆的。在治疗手法上,应该先用药治疗与控制惊厥的发作,其后运用运动训练、物理治疗、语言训练等发育训练手法,预后情况会有所改善。如果孩子发生产后窒息,在头6小时内使用亚低温治疗手法去控制,能明显地降低后遗症发生的几率。亚低温治疗手法是近年来国外新兴的治疗脑缺氧缺血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新加坡KK妇女儿童医院应用此项技术,为发生高热惊厥的儿童身体和头脑降温,能明显有效地抑制继发性脑损伤。其中要注意的是,温度需降至33.5℃-34.5℃之间,治疗时间要持续72个小时,而且体重小于1800g或胎龄小于36周的都不适用于此法。祝身体健康。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