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发表在本周《儿童发展》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为另外一种理论提供了迄今为止强有力的证据:轻易就会哭喊、表达负面情绪和有一些忧郁迹象的孩子最终社会交往上都会有困难,因为同龄人会故意躲着他们,他们往往会成为欺负的对象。
“被欺负的年轻人不太可能会反击;忧郁的年轻人看上去就很容易被攻击,不幸的是,他们是明显的受害对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助理研究教授凯伦•克舍尔博士(Karen P. Kochel)说,她也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
为了更好地理解忧郁落和社交问题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的,克舍尔和她的同事跟踪研究了不同种族和社会地位的486名儿童,其间这些儿童从四年级一直读到六年级。研究过程中,通过采访他们的父母、老师和研究对象,研究人员定期评定他们的抑郁症状和社会接受度。
有抑郁迹象的四年级学生上五年级时比他们的同班同学更可能受到伤害,五年级时被欺负的孩子在六年级是往往不会被他们的同龄人接受。不过,对于被欺负的儿童在以后的年级中患抑郁的风险会提高这种说法,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多少证据。
尽管这些发现表明是先有忧郁,然后才有社交困难,但并不排除这些问题会让已经抑郁的儿童更加抑郁的可能性。“我觉得很有可能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克舍尔说。
这项研究并不能说明抑郁的孩子有哪些具体举动会让同龄人讨厌他们。洛杉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副教授戴维•施瓦兹博士(David Schwartz)说,对成年人的研究显示,忧郁对人的社会交往技巧和总体的社会接受程度有负面影响。施瓦兹博士并没有参加这项研究。
抑郁的人“通常的特征是消极和自我表露的方式不正确,想一想《周末夜现场》的‘黛比•唐纳’吧。结果往往是他们身边没有那么多欢声笑语。不幸的是,他们会陷入一种循环:抑郁会让他们的缺乏社交技巧,而社交技巧问题会导致人际拒绝,这样抑郁又会继续。”施瓦兹博士说。
克舍尔和她的同事怀疑相似的模式也适用于儿童。“有种可能是抑郁的年轻人也许缺乏社交技巧、有行为问题…或者过多地谈论他们的问题。这都有可能会刺激他们的同龄人。”克舍尔博士说。
杜克大学的儿童和家庭政策研究中心的发展心理学家詹妮弗•兰斯福德博士说这项研究是“严谨的和组织良好的”,发现都讲得通。“甚至很小的年纪时,表现忧郁或者其它的负面情绪都有可能与同龄人的关系产生问题。如果父母和老师能跟孩子一起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情绪,他们也许不会招致同龄人的虐待。”她说。
但是,兰斯福德强调抑郁的行为绝不是欺负或者隔离一名儿童的理由。“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指责受害者‘的心态。”她说。
克舍尔说,这些发现让人明白父母和老师意识到儿童身上的抑郁迹象是多么重要,这样如果需要可以安排治疗,并帮助他们处理社会关系和与同龄人交往。如果不加干预,就如进入抑郁、成为欺负的对象的循环之中。因为在青少年阶段,抑郁的症状往往会更加增强。
兰斯福德说,担心孩子社会交往有困难的父母可以去孩子所在的学校做志愿者,这样就能更清楚发生的事情。她补充道,他们可以组织一些同伴间的游戏以增进感情。
“即使只有一个好朋友都会让他们远离伤害或者不患抑郁。如果孩子们能有一个信得过的朋友,那是对他们真正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