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疠
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具有发病急骤、病情重笃、症状相似、传染性强的特点。其传染途径是空气与接触,自口鼻而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皆病。疫疠发生与流行,与自然界气候的反常,如久旱、酷热、湿雾瘴气等;环境和饮食卫生不良;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同等因素有关。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 "、"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情志的异常变化伤及内脏,主要是影响内脏的气机,使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功能紊乱。七情致病虽可及于五脏,但根据临床观察,主要以影响心、肝、脾为多见。
饮食劳逸饮食和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饮食要有一定节制,劳逸要有合理的安排,否则也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或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使人体产生疾病。因为饮食而致病,主要有三方面,即饮食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故饮食所伤,首先影响脾胃,然后累及其他脏腑或变生他病。劳力过度则耗气,劳心达过伤阴耗血,房劳过度易耗伤肾精,过度安逸,完全不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亦会使气血运动不畅、脾胃功能呆滞、机体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证。
痰饮、瘀血
都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同时又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机体的某些脏腑组织引起疾病,故也是致病因素之一。
1、痰饮:痰和饮都是由水液代谢的局部障碍而引起的病理产物。分有形与无形两类。有形的痰饮是指视之可见,听之有声音的痰或饮而言。较为稠粘的叫痰;较为清稀的则称为饮。所谓无形之痰饮,是指有痰饮的症状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昏不识人等,却看不到排出来的或其他实质性的痰或饮。
(1)痰饮的形成:痰饮,是因于肺、脾、肾等脏的气化功能受障或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影响了津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以致水湿停聚而形成。
(2)痰饮的证候及特点:因痰饮所在的部位不同,痰饮病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如痰饮在肺,可见咳喘咯痰;痰迷于心,可见脸闷心悸、神昏癫狂;痰停在胃,可见恶心呕吐、痞满不舒;痰在经络筋骨,可致瘰疠痰核、肢体麻木、痰气凝结咽喉,可致咽中梗阻;痰饮上犯于头,可使眩晕昏冒;饮泛肌肤,则成水肿;饮在胸胁,则见胸胁胀痛、咳嗽引痛;饮在膈上,常见咳喘不能平卧;饮在肠间,每致肠鸣沥沥有声、腹满食少。
2、瘀血:凡血液运行不畅,或体内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都可形成瘀血。
(1)瘀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或因外伤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内出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所形成。
(2)瘀血的症证的特点:瘀血的症证繁多,常随其瘀阻的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但临床表现有其共同特点,如刺痛、紫绀、肿块、出血以及肌肤甲错,脉细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