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类① 脐屎
人在出生的时候,肚脐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胎儿用肚脐的前端和胎盘相连,从中吸收营养。人一出生这些东西就都不再需要了。
也就是说,“肚脐”(除向外凸出的)不过是“褶皱的小凹坑”。但在这个皮肤褶皱的小凹坑里,却容易积存肤垢。一些代谢物积存在这一小块区域,含有污垢的黑色东西就形成了“脐屎”。很多人小时候都听到过“抠肚脐肚子会疼”的告诫吧?因为抠肚脐容易弄伤皮肤,有可能引起炎症。一旦恶化还可能化脓,细菌又可能侵入腹腔内重要的血管。即使不去特地清除脐屎,也没有什么坏处。至于用指甲去刮它就更要绝对避免了。如果实在太介意,最好滴上橄榄油润湿它,过一会儿再用棉棒轻轻擦拭。
我猜有相当多的人会乐此不疲,“虽然不能过分,但捣鼓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可以说,脐屎是“清洁类”排放物的代表。
清洁类② 耳垢
皮肤出肤垢,头皮出头屑,肚脐出脐屎,那么,人们可能会认为耳垢就是耳朵里排放出来的代谢物。然而严格地讲,耳垢却并不是“耳朵里排放出来的肤垢”。
从耳朵眼到鼓膜的部分称为“外耳道”。那里分布着属于“皮脂腺”和“顶泌汗腺”的“耳道腺”。从这些腺体里排出的分泌物和皮肤的“残骸”混在一起,构成了耳垢。
有的呈白色粉末状,有的则泛黄发黏类似胶皮糖……耳垢的性质多种多样,清理时每每感到意外的温暖。
但在清理耳垢之前,有些东西应该了解。耳垢位于耳朵里面,有着自己的作用。耳垢中含有脂肪,保护着耳洞内的皮肤。
并且,耳垢是酸性物质,含有蛋白分解酶,有杀菌作用。
另外……各位是否想过“尝一尝”耳垢?有人心里知道那种味道吧?对,非常苦。正是这种苦味,能够防止虫子飞进去。
清洁类③ 眼屎
早上起床的时候,内眼角和外眼角会出现一些小东西,就是“眼屎”。
说到它为什么会在睡觉时出现,原来还和眼泪有着深深的关联。人在睡眠时会一点一点地分泌出极少量的眼泪,本来眼泪是从内眼角的小洞“泪点”通过“鼻泪管”流进鼻腔,但因为眼睑闭合无法流动,就只能积存在内眼角和外眼角。在那里,从内眼角名为“泪丘”的隆起处流出的汗和皮脂等与眼泪相混合,然后蒸发掉水分形成固体状,就成了眼屎。
在大多数情况下,干燥的眼屎可以用手指拿下来。就是先用清洁的手指轻轻拨动它,然后它就“刷”的一下脱落了,顺着鼻梁侧面骨碌骨碌地滚下来。——这与清除耳垢或抠肚脐眼相比毫不起眼,但有人却感到眼屎的脱落十分痛快。
另一方面,没有干燥的眼屎则是黏糊糊的,这是因为从角膜分泌出来的眼泪中含有一种叫做“黏蛋白”的蛋白质。洗过脸之后,如果它们仍有少量残留,可以用温水浸泡过的纱布或棉纸擦拭,很快就能弄下来。
不过,如果有大量黏稠的眼屎排出,或者排出的眼屎呈黄色,同时眼睛充血,就是有可能患上结膜炎了,应该尽早上医院。
清洁类④ 鼻痂
在用纸巾擤鼻涕时,偶尔可以发现这东西。有时通过鼻子呼气可以听到鼻子深处呼噜呼噜响。于是……把小手指伸进鼻孔,在指甲和肉之间利落地夹着一样东西……
“我可不干那种事情!”——这么说话的人其实有点虚伪,就像一个人说他没有鼻痂一样,根本就不必当真。
不过这种动作的确是极其不雅,尽管“喜欢挖耳垢”还算说得出口,可宣称自己“喜欢挖鼻孔”却实在难以启齿。
鼻痂是过于微小而不受关注的代谢物,一个人总想把手指伸进鼻孔里也挺可怜的,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没有人愿意看别人拿着鼻痂玩。
不管怎样,还是简单说一说鼻痂的形成过程吧!鼻孔中生有鼻毛,不断摆动,不让空气中的垃圾进入到鼻子深处。因为鼻涕总是在润湿着鼻毛,所以垃圾和尘埃就能被牢牢地粘住。它们就此形成了黏糊糊的团块状,时间一长就变得干巴巴的,成了鼻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