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老人心理上过度依赖宠物是一种精神寄托

家庭医生在线 2010/12/31 9:02:19

  当子女长大成人,忙于打拼事业,忙于经营自己的小家庭,闲下来的老人们,有点无所适从。不少老人养起了宠物。为它们做好吃的,带着它们上街散步,感受它们的乖巧,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宠物,成了不少空巢老人的精神寄托。然而,对于宠物投入过多的情感,也让一些老人遭遇了 “宠物依赖症”的困扰。

  事件回放:

老人心理上过度依赖宠物是一种精神寄托

  “菲菲、崽崽,你们在哪里?快回来吧!”自从伴随自己多年的贵宾犬菲菲和比熊崽崽在小区门口走失后,陈爷爷、王奶奶夫妇终日便茶饭不思,他们不仅发疯似的四处粘贴“重金寻狗启事”,还和往常一样,一日三餐给这两个“宝贝孙女”精心准备饭菜,即使是深夜,王奶奶也会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会开一次门,看看走失的菲菲、崽崽是否回来了。

  陈爷爷写下的《我和老伴重酬寻爱犬》的传单上,记者看到,两位老人这样写道:“它们就像我们的亲孙女一样,我们每天做饭给它们吃,给它们擦脸洗脚,它们陪我们看电视,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快乐……”

 

${FDPageBreak}

 

  解读一:养宠物对老人有益处

老人心理上过度依赖宠物是一种精神寄托

  养宠物对于老人有积极的作用,这已经被一些研究所验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曾随机选取了北京719个子女不与父母同住的“空巢家庭”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养宠物的空巢老人无论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更加健康,伴侣动物对人身心健康有直接或条件性影响。

  澳大利亚和德国的调查结果显示,养宠物者比不养宠物者就医的频率要少,可节省大量医疗开支。在澳大利亚,养宠物者比不养宠物者就医的次数少12%,这个数据在德国是16%。他们住院的时间平均比不养宠物者少32%。美国一项对饲养宠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证明,宠物可以帮助人们减缓压力,帮助病人更快地恢复健康。这份调查发现饲养宠物的心脏病患者在离开医院后一年内存活机率要高出不饲养宠物的病人。在饲养宠物的病人中仅有6%的人在一年内去世,而不饲养宠物的病人中去世者占28%。这可能是因为定时遛狗,增加了主人的活动量,对促进健康发挥了作用。

  王晨指出,养宠物之所以对老人的身心有帮助,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老人所需要的安全感、价值感、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以及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都可以由伴侣动物提供。同时,有宠物做伴的老年人往往社会形象更好,社交机会更多,这一切都使养有宠物的老人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和幸福感更高,从而更容易激发并保持内在的生命力与活力,提高对于疾病、困境的抵抗力,减少不幸发生。

 

${FDPageBreak}

 

  解读二:心理上过度依赖宠物是种“代偿行为”

老人心理上过度依赖宠物是一种精神寄托

  在以上的新闻中,陈爷爷、王奶奶因为走失了宠物茶饭不思的状态,显然已经超出了一般人与宠物的亲密程度,呈现出“宠物依赖症”的倾向。王晨解释说,“宠物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对宠物过度的感情倾注,可以从以下三点指标来判断:一是如果离开了宠物,情绪波动大,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念头;二是因为养宠物而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工作或学习;三是因为养宠物而减少与外界的联系,降低沟通交流能力。

  “宠物依赖症”的产生与每个人的人格发展、过往经历、价值观、个人素质等都相关,而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正是“宠物依赖症”的潜在易发人群,其中的原因与老人内心的寂寞、孤独、失落直接相关。老人们在完成一件又一件人生大事、进入空巢阶段后,内心既感到孤独,同时又有一种激情,想去保护弱者,而宠物往往是他们晚年生活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部分老人将感情过多倾注到所饲养的宠物身上,这是心理上的一种“代偿行为”。这种状态可以分为自觉的和盲目的两种。自觉的代偿,是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陷所在,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盲目的代偿,是并不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短处与缺陷,往往导致过分代偿,结果某些方面畸形发展,破坏了人格的协调统一,反而加剧心理冲突,造成适应困难,人际关系不良。可见,代偿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简而言之,如果在力求摆脱不满足现状的强烈而急迫心情的驱使下,将对某一对象的需要不分客观状况限制地全部转向其他的对象,就会导致过分代偿。比如老年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在亲情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把情感投注对象置换为宠物,从而寻求精神寄托,久而久之就可能对于伴侣宠物在心理上过分依赖。

 

${FDPageBreak}

 

  支招:走出家门空巢不空“心”

老人心理上过度依赖宠物是一种精神寄托

  当代老年人已经从“生理需求、温饱需求”升级到现在的“社交、感情、自尊、自我实现”等更高一级的需求,这些需求里,社交和感情需求是老年人最急需的。王晨建议说,老年人要做到空巢不空“心”,主动走出家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更广泛的兴趣,多与同龄人交流,比如到公园练太极拳、舞剑、下棋,参与社区里的合唱队、舞蹈队等文体活动,到老年大学学习画画、练习书法等等。在此基础上,老人们或许还可以将对于子女的“小爱”升华为对他人的“大爱”,在社区、公益机构里担任一份义工工作,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忙于打拼事业、照顾下一代的为人子女者,则要适当把爱往“上”传递,不要简单地以为,只要给老人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就是尽孝,更需要注重与老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沟通,要知道老人对于子女的爱、对于亲情的渴望,是宠物们难以承载的。“有些子女工作很忙,常常出差,难得回家看望老人,那么常常打电话给老人表达问候、关心就显得非常重要。有时候,不妨向老人请教一些生活乃至工作方面的问题,这更容易让老人产生被需要、被尊重、被认同的满足感。有条件的,可以双休日带老人到市中心或郊区旅游景点游玩,感受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如果老人体力不错,小辈还可以偶尔请老人帮自己办理一些生活琐事,这些都可以缓解老年生活无意义感导致的存在焦虑。”

  宠物的寿命一般都比人类短很多,比如狗的寿命通常只有十几年,像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样,拥有它,就难免有失去的时候。子女可以将狗的寿命折算成人类的,以提醒老人逐渐适应、接受、承认这一客观情况,这样可以平缓处理分离焦虑。另外,王晨还建议说,可以在宠物进入年老多病时,再养一只,这样当离别的时刻到来时,新来的伴侣动物可以带给老年人一些安慰,有利于老年人尽快走出哀伤,以积极、正向的心态平静面对。

相关问答
Q:酒精依赖症的是怎样的?

您好!1、只要有空就会想着要喝酒通常来说,如果一个人空闲时,常常会通过玩手机、看电视、玩游戏、逛街等打发时间。但是,酒精依赖症的人,所能想到的打发时间方式只有喝酒。因此,判断自身是否有酒精依赖症,就要检查一下在空闲时对酒的渴望程度。如果渴望很强烈,只要有空会就想着喝酒。一旦开始喝酒之后就控制不住,并且喝了就一发不可收拾,就是酒精依赖症。对于是否只要有空会就想着喝酒这个问题,如果答案回答“是”,那就应该要戒酒了。 2、酒后一段时间是否精神恍惚 很多人都有过喝酒断片这样的经历,在酒醒之后完全不记得自己喝酒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实际上,这主要是由于体内摄入的酒精含量过多导致的。如果在喝酒之后不仅仅不记得喝酒时的情景,甚至对于之前没喝酒时发生的一些事情也没有什么印象了。并且,酒后一段时间出现精神恍惚的情况。这种情况如果是长期存在的,也是可以判断为酒精依赖症,此时就应该要戒酒了。3、一不喝酒,是否就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的酒精依赖症。大部分有酒精依赖症的人,大多都是心理原因,也就是说,在心理上对酒精有一种依赖感。这部分人常会把酒精当成精神上的依靠,如果停止喝酒,就好像精神上失去寄托。

Q:如何预防老年痴呆?

虽然,老年性痴呆的病因不是很明确,但做好预防保健措施,可大大降低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概率。有以下预防方法:   足够的营养。保证每天摄入含足够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品,注意营养的均衡。  减少血管疾病。目前认为,血管疾病与老年痴呆的关系明显。就拿血管性因素来讲,临床上,50%以上的老年痴呆患者同时伴有血管问题。因此要保护好自己的血管,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健脑。平时要养成多动手多动脑的习惯。例如常做一些精巧复杂的手工制作、学乐器、写日记,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参加社会活动等都可以强化脑部神经的运作,提高大脑思维活力,对防止痴呆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不能整天坐在家里看电视,应多一些集体的、有交流的活动。有研究结果显示,每多看一小时电视,今后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要比不爱看电视的人高出1.3倍。  养宠物。孤独也是导致老年痴呆的重要原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社会活动,如集体唱歌、太极、健身舞等。如果老人家行动不便,可考虑养一下宠物,如狗、猫等。与宠物之间的互动能给老人适当的刺激,减少孤独感,并且养宠物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Q:如何根治酒精依赖症?

你说的情况现在患者产生了酒精依赖的心理,这是不好的,建议赶紧通过替代疗法戒掉酒精依赖,同时要时刻做好心理疏导。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习惯。可以采用替代疗法戒掉酒精依赖,再应用针刺辅助治疗戒断综合症。密切观察患者行为,对出现的症状作出及时的治疗。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