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恋父心理:老牛嫩草各有所好

家庭医生在线 2010/11/1 1:11:45

恋父心理:老牛嫩草各有所好

推荐阅读:心疼女人的10种最佳方式

  听说在大学里流传着一首反映大学生恋爱选择的歌谣:“兔子不吃窝边草,疾风知劲草,天涯何处无芳草,好马不吃回头草,老牛吃嫩草。”这里的“老牛吃嫩草”是指年轻的女大学生择偶时喜欢找老头儿。既然这是女大学生的择偶意向,那就意味着“嫩草”主动给老牛吃。

  其实,这种“老夫少妻”的“嫩草饲老牛”现象并非新潮,只不过是古希腊神话中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的现代版而已。就人的本性而言,爱情是没有年龄界限的,但根据男女双方的生理和心理的特质,年龄相近的男女结婚,在思想意识、生活情趣、心理特征,以及生理需求等方面都形成了相近的心理定势,容易沟通,也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嫩草饲老牛”的心理打破了惯常的心理定势,在不平衡中建构了一种新的平衡的心理机制。其心理机制具体地说来,是出于崇拜、同情心理的居多。

  有位大学教授,在反右时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他被落实了政策,回到大学任教。在他55岁时与比他小30岁的学生结了婚。在一次聚会时朋友开玩笑,问起“老牛”是怎样抢吃“嫩草”的?小夫人很大方地告诉人们,她父亲早就辞世,从小没有得到过父爱,因此她很乐意接近年长的人。对这位老教授,她同情他的坎坷际遇,崇拜他的学识,希望通过自己的爱平复他前半生的创伤,也希望在他的指导下自己也做到学有所成。

  还有位女青年十分敬仰父亲,这不仅是由于父亲倜傥潇洒、慈祥可爱、处事稳重,还因为父亲事业有成,社会名望高;所以她就以父亲为样板来物色对象,找了个年龄比她大十几岁的成熟男人为伴。对于这种真情相爱的老夫少妻来说,嫩草、老牛各有所爱,炽热的感情已经把年龄的差距燃烧得无影无踪,别人是无权指责的。然而目前的问题是,有的女性认为,择偶时如找个毛头小子,不苦熬个十年八年是翻不了身的。于是就出于功利主义的务实心理,以自己的年轻、漂亮为筹码,嫁给功成名就、富得流油、成熟老道、有地位、有钱的“老牛”。有的甚至把选择的目标投向了大城市和国外。一步到位,一步登天,何乐而不为?这样的选择实际上是以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只考虑眼前,没有将自己的人生进行长远的规划,走进了心理的误区。

${FDPageBreak}

恋父心理:老牛嫩草各有所好

推荐阅读:恋母情结与性自卑的前世今生

  应该看到,结婚是人生的一大选择,绝不可草率行事。恩格斯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尤其是现代的婚姻,必须建立互爱的基础之上,根基才会牢固。康有为与他最后的妻子何旃理像差30多岁,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却恩爱有加,使康有为如虎添翼,早已传为美谈。鲁迅与许广平年龄相差19岁,在事业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成为老夫少妻的恩爱典范。如果只贪图眼前的实惠,就容易一叶障目,舍本求末。人的地位、财富,不是恒久不变的。

  俗话说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就反映了这种“天道无常”的客观规律。择偶时只顾眼前,不顾感情基础,一旦对方的地位、财富有了变化,使得愿望落空,就必然夫妻反目,矛盾尖锐。如果没有与“老牛”同舟共济的决心,这种婚姻就岌岌可危了。还要看到,着眼于功利的爱情也不是恒久不变的,它往往与地位、财富等身外之物捆绑在一起。尤其是这类出于务实而结合的“嫩草饲老牛”式婚姻,更经不起风雨的袭击。当事者必须慎之又慎,一定在婚前考虑到利害得失,以防给自己留下永远买不到后悔药的遗憾。

  进入这种误区的女性,在狂热的新婚阶段的确能够感受到爱是无所附丽的,年龄怎能成为爱情的鸿沟呢?然而,随着时光的流泄,会越来越感到不计较年龄大小是个无奈的错误。人的生理和心理是按年龄分为若干阶段的,就人的生理看,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个阶段的生理特征都不一样,尤其是老年的性心理、性机能和性欲望,是逐渐减退的趋势,这对激情似火的青年女性来说,是很残酷的事。人的基本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必然连带引发其他的矛盾,那么这个“嫩草饲老牛”的家庭,不是战火频仍,就是“红杏出墙”,“老牛”被戴上“绿帽子”。而就人的心理看,其心理差异在各年龄段有着明显的不同。人的心理是个矛盾统一体,它的发生和发展受大脑机能和客观现实的影响及制约。人到老年期,人格心理发生很大变化,人格趋于内向,处事谨慎,并带有一种抑郁感,具有与中青年不同的期待、要求、欲望和兴趣等特征,所以西方老年学家用“丧失”来概括这个阶段的心理变化特征;而处于中青年的人格心理则呈现出积极进取、雄心勃勃的心理状态。这种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差异,如果协调得不好,必然导致婚姻危机。

  有鉴于此,那些功利主义的老夫少妻要维护好自己的家庭,必须像康有为与何旃理、鲁迅与许广平那样相互支持,相互体谅,摆脱功利主义的影响,以一对平常心,努力共建心灵的契合点,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尤其是在兴趣、爱好、欲望、要求等方面,有意识地培养相近的审美旨趣,甚至在服装、穿戴等方面也尽量做到“老”向“少”靠拢。这样不仅使老夫少妻相处得和谐、融洽,而且也使老夫焕发青春,益寿延年。

心灵小木屋热文排行榜10月20-10月25日
  • 40岁老处女究竟在害怕什么?1400972
  • 解析:乱伦者和轮奸者的心理1008511
  • 甩不掉的童年“性游戏”阴影923058
  • 揭秘同性恋,为性还是为爱?852070
  • 解读:人的刻薄心理从哪里来813905
  • (责编: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为什么会有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即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想把母亲置诸一边,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一个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结果与母亲关系疏远不说,与同龄男性的正常交往乃至婚恋也常常受到严重影响。这样的女孩总在有意无意地寻找父亲式的恋人。但即使找到了,相处也会成为问题,因为恋父的女孩性格大多内向、娇气、任性,而且往往出现性的阻抗。但“恋父”并非是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它只能说明我们在心理上依恋父亲的时间比一般人更长一些、程度比一般人更深一些罢了。若不想让这种依恋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就必须让自己成长起来,明白家庭之间不同角色的分工和定位,然后以一个成熟女儿的身份来看待父母。

Q:为什么女儿与父亲特别亲近?

像你女儿这样亲父疏母的情绪,心理学上谓之“恋父情结”。一般说,女孩在3~5岁时都表现不同程度的恋父反母,但随岁月而逐渐消失。如果到了青春期前,还表现对父亲的情爱独占欲,那就成了问题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恋父情结的形成有两条轨迹:一是恋父情结多出现于父女相依为命,或父女过于亲近而母女亲近不足的家庭;二是恋父情结者性格多内向,且多有“嗲”(撒娇)气。 恋父情结的症结,是女儿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阻碍与母亲和同龄人感情交流,到了婚龄,则阻碍着与同龄男性组建家庭,即使家庭组建了,夫妻感情亦难深笃,往往为此而酿成悲剧。 对恋父情结者,核心是进行社会性别角色,即男女有别的再教育,帮助她们走向同性同龄伙伴,摆脱对父亲的依恋,学习别人的性别角色表现,进而走向异性同龄伙伴,为其将来的婚恋幸福铺垫。

Q:如何预防和处理“恋父情结”呢?

“恋父情结”是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提出的。他认为,幼儿乃至婴儿均有性欲,并把幼儿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异性父母一方的过度依恋,对同性父母一方无意识的妒忌现象称为“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 通过以下3点可进行预防和处理恋父情结: ①异性父母与孩子的亲近须有分寸。孩子最早、最多接触的异性,是自己的异性父母,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一般在3~5岁期间最容易对异性父母产生依恋,如果父母亲关系和谐,对待孩子的依恋方式恰当,这种倾向可以平稳地过渡到正常。但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虽小也有性意识,不加以引导和注意,就可能出现问题。 ②鼓励孩子与同龄异性正常交往。很多父母害怕孩子早恋影响学习或出问题,往往采取封闭政策,限制孩子和异性伙伴交往,结果,却可能使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受阻,把性能量转向异性父母。 ③父母要对女儿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先是性角色教育,让女儿明白“男女有别”,自己和父亲之间应有一定的身体界限。其次,应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伙伴交往,与同龄伙伴交往的乐趣可弱化对父亲亲昵的需要。再次,父母的角色需要转换。父亲须改变过去对女儿过度满足的态度,坚定而委婉地疏远女儿,拒绝她的一些不合理要求;相反,母亲则要以一种全新的开放和宽容态度去接纳女儿,欣赏女儿,满足她的需要,不轻易批评指责她,还可主动和女儿进行身体接触,如搂抱等亲昵动作和行为。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