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散发病例一直都有
建议:勤洗手、常消毒、少到人群密集场所
9月16日,一家区直单位早上开会时,不少人请假。细问之下,原来请假员工大多是带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到医院治疗。大家不禁猜测:“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是不是手足口病也来凑热闹,准备大流行了?”
“散发病例南宁是一直都有的,但目前没有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传染病防控专家汤洪洋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记者从部分医院了解到,手足口病病例一直都有接诊,最近有些家长可能不够重视,导致有的小孩病得较严重才送进医院。
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谢庆玲说,该医院儿科门诊隔离区最近每天接诊三四个手足口病患儿,很多都是3岁以下的孩子,有部分是需要住院观察的。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目前也有两名上了呼吸机的重症患儿,监护室的一名医护人员说,这两名孩子送来时病情就比较严重,都有肺出血症状。
防病措施:幼托机构和小学的晨检制度和消毒制度十分必要。手足口病可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目前无疫苗,也没有特效药,预防的关键是要勤洗手、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个人用品不可混用,同时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让孩子适量增加户外活动等,可适当服用一些具有预防性的抗病毒中药。
手足口病高发人群是3岁以下的孩子,而乱爬、乱摸、爱咬东西是婴幼儿的特点,所以,家里的日常消毒工作不能马虎。不同的物品应该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如奶瓶、奶嘴、餐具,要在50℃的水里浸泡30分钟,或是用100℃的开水煮沸3分钟;衣物、床上用品要勤清洗,或在太阳下暴晒一两个小时;玩具、门把手等可以采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FDPageBreak}
登革热
广西本土病例多年未出现
建议:防蚊、灭蚊很重要
近日,广东东莞出现局部登革热暴发病例,广西的情况怎么样?
汤洪洋介绍,南宁市近几年出现的登革热病例,都是输入性病例,例数少,主要是去东南亚学习、工作感染后回国治疗的。这类病例不算是南宁本土病例。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唐振柱进一步介绍说,属于广西本土的登革热病例已经多年没有出现,目前也没有发现。
如今临近中秋国庆假期,不少市民正忙着准备外出旅游。打开广西规模较大的一些旅行社网页,境外游的热门线路里都少不了东南亚线路。而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登革热主要流行区域,是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防病措施: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因此,防蚊、灭蚊是主要的防疫措施。
传播登革热的蚊虫主要是伊蚊。伊蚊喜欢在小面积积水里产卵繁殖,市民可把室内外的盆盆罐罐倒扣,不让其积水,防止伊蚊孳生;给居室门窗装上纱门、纱窗;使用杀虫剂灭蚊等。
外出旅游的市民,要注意喷洒防蚊剂、防蚊水,不要随意进入草地、树林等容易孳生蚊虫的地方。如果从登革热流行区域回来,出现突然发热、眼眶痛、头痛、关节肌肉痛,或皮肤出现麻疹样、白斑样等皮疹,或乏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医,不可大意。
${FDPageBreak}
红眼病
严防大面积流行
建议:发现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
9月以来,南宁市出现红眼病病例增多现象,部分学校出现局部暴发疫情。汤洪洋介绍,疾控部门与相关学校密切配合,通过隔离治疗病人、卫生消毒等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大范围扩散。9月16日,自治区卫生厅发出预警,要求卫生部门加强红眼病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
今年的红眼病病例增多,是不是跟今年的气候异常有关?不少市民有如此疑问。汤洪洋说,每
一种传染病都有一个流行规律,像红眼病,每3~5年就有一个流行高峰。一次高峰后的3~5年,人们对该病毒抵抗力有所下降,易感人群就会增多,跟气候没有太大关系。如南宁在2002年、2007年分别出现过红眼病流行高峰。
今年距2007年已经有3年时间,那么,南宁今年会不会出现红眼病大流行?汤洪洋说,虽然红眼病在今年已进入流行规律所说的“3~5年内就有一个流行高峰”,但目前红眼病只是一个小范围流行,是否会出现大面积流行,现在不好预测,疾控部门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测,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不过,汤洪洋提醒有关部门和市民,应该积极作好相应的防御措施,严防大面积流行情况的出现。
防病措施:医院、社区、学校和托幼机构等,要强化晨检制度,一旦发现红眼病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并上报疾控部门,患者隔离期为7~10天;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洗漱用品要与其他家庭成员严格分开,不能混用;红眼病的病毒主要是人接触到病人眼部的分泌物而被传播,因此大家要勤洗手、不揉眼,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外出游泳,最好戴上游泳镜;患病学生要回家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方可复学;不能及时回家隔离的学生应开辟独立教室;密切接触者可采用75%酒精消毒双手。
另外,专家们不建议使用眼药水进行预防。因为眼药水有治疗作用,但对未患病前的预防没有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