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童谣“恶搞版”会影响孩子成长吗

家庭医生在线 2010/8/23 9:33:01

  

“恶搞”童谣是孩子宣泄情绪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听扑通跳水声。一个猛子扎下去,捞起一看是汪伦。”“考试复考试,考试何其多。我生待考试,万事成蹉跎。”我常常听到邻居的孩子和小朋友们在玩耍的时候吟唱这些自编的童谣。仔细一听,发现这些都是从一些非常熟悉的唐诗改编的。如今,戏谑、调侃的另类童谣与顺口溜开始流行校园。它们的诞生和流行对校园中的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影响?

  校园童谣也“暴力”

  在调查中发现,童谣中流露出来的消极情绪与暴力倾向不能不令人深感担忧。这些童谣和顺口溜种类丰富,有根据古诗词改编的,如“今日题量过度,双手不堪重负,虽有答案书,误抄书页他处,加速加速,大脑一塌糊涂!”“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到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

  同学们自己创作的童谣、顺口溜充斥着一些负面情绪,大多反映了学生对现状的不满。多数“顺口溜”的“始作俑者”表示,创作灵感大多来自校园生活,如同学生活、学习以及一些考试课程。

  透过童谣反思现状

  虽说童言无忌,但一些“灰色童谣”在校园中的流行也让家长与老师们忧心忡忡。童谣“灰色”变脸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些什么?

  调查中发现,这些童谣中,搞怪类、发泄类内容居多,而且大都是一些发泄学习太苦的顺口溜,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如校园里传唱很广的一首童谣:“考试复考试,考试何其多。我生待考试,万事成蹉跎”、“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等等。

  这些套用古诗或歌词的童谣很受孩子欢迎,目前学生学习压力大、作业多,教育竞争极为激烈,所以有这么多反映学习生活的童谣、顺口溜问世。还有一些格调低下、充满暴力或黄色、迷信等内容的歌谣,这些“另类童谣”往往会使学生混淆是非观念。

${FDPageBreak}

“恶搞”童谣是孩子宣泄情绪

下一页推荐阅读:超前教育可能害了宝宝

  家长:“另类童谣”影响孩子成长

  童谣,可以说是最初的人生理念的吟诵,好的童谣能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另类童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根据唐诗宋词或流行歌曲“改编”的。面对这些“另类童谣”,许多家长感到担忧。他们说,孩子目前正处于对社会的认知阶段,“另类童谣”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果不加以引导,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老师:对“另类童谣”要宽容些

  “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童谣是孩子始于摇篮的教育,健康、幽默、通俗、上口的童谣作品,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教材、健康成长的好伙伴,几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过去朗朗上口的童谣容颜已老,而现在适合孩子们唱的童谣却非常少。面对校园弥漫着的“另类童谣”,不少老师的看法则比较宽容。一位老师认为,这些童谣含有很多流行的因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属于一个正常的现象。也有老师则认为,目前学校的课余生活不够丰富,学生学习负担很重,这些童谣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心态。

  专家:不能全怪孩子们

  教育学专家认为,“另类童谣”流行校园,不能全怪孩子们。首先,童谣是少年儿童成长的需要,而优秀的童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好的儿歌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道德观念,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但是由于优秀童谣稀缺,才导致孩子们自编的“另类童谣”乘虚而入。其次,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而童谣是他们心理发泄的最好方式。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另类童谣”,眼下已是网络时代,这种童谣本身对孩子的成长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孩子长大后就不会再吟诵了。作为家长和老师,则应正确对待,可以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作为学校,也应对孩子自编自唱童谣这一现象予以适当引导,鼓励孩子们多创作一些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童谣。

(责编: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如何改变乱发脾气的坏习惯?

人一遇到阻碍、挫折,就易产生愤怒、不满等负面情绪。负性情绪需要宣泄出来,于是相对弱势者就成为发泄的对象。一般情况下,发泄对象不敢或不愿反抗发泄者,所以,发泄者没有受到惩罚。人性是趋利避害的,得到了发泄后的快感,又不会受到惩罚,于是,这种不好的行为倾向就逐渐固定下来并成为习惯。其实,坏脾气者自己也是受害者。因为经常感到不满和生气发火,他们容易患焦虑症、高血压等心身疾病。坏脾气还会导致其人际关系受损,与下属发生矛盾,家庭关系紧张甚至最终破裂。 自我修理坏脾气:有些人的坏脾气可能会在新的环境中有所改变,但是,这种迫于外界压的改变毕竟是被动的、痛苦的,甚至是要付出各种代价的。生活的智慧告诉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如果你现在已经有了坏脾气,不要等到别人来惩罚、教训你,最好能自己意识到坏脾气可能带来的后果,然后主动进行自我“修理”。 1.对他人和环境的合理期望:人是主观的,世界是客观的,从来没有地球围着人转的道理,所以,不要太过自信和自傲,对他人和社会也不要要求太高。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未必都喜欢;自己想做和能做到的事情,别人不一定愿意做、不一定都能做到。应该基于了解事实、尊重他人和互相沟通的基础上,设置自己的目标和期望值。成功的企业家和优秀的领导,通常都有着强烈的成功欲望、过人的能和超强的意志,若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下属,必然会感到失望。 2.承担自我责任:发脾气者的潜台词其实是在说:“我是对的,你错了,你应该承担后果,你应该按照我的要求去改变……”以此理直气壮地把责任推给对方,好像自己一点错也没有,一点责任也不用承担。对待家里的“小霸王”,家长更应培养他们的自我责任意识,不能让他们只知道索取而自己从不努,否则,这种观念一旦养成,将来他们走上社会必然遭受重大挫折。 3.无害的宣泄:无论我们的期望是否合理,都可能会遭受挫折和阻碍,此时产生郁闷、不满、生气、愤怒等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消极情绪往往伴随着破坏性的能量,自我压抑不利于身心健康,不计后果的任性发泄则更可怕,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无害的情绪宣泄。心情不好的时候,有人去聊天唱歌,有人选择体育运动,有人游山玩水以转移心境,还有人用劳动和做家务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这些方式都是可取的。 4.解决问题:有人总是发脾气,但现实情况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结果搞得自己不高兴,别人也难受。发脾气其实是无能的表现。只有坏情绪的发泄而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坏脾气。

Q:孩子有焦虑症怎么办?

为缓解焦虑情绪,学生可尝试情绪宣泄法——通过向亲人或朋友,倾诉自己的压力和不满,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同情,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调整;或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平;让自己的烦恼全部宣泄出来。

Q:请问新生入园如何安抚情绪啊?我的孩子一直都带着不满的情绪去


1、在新生入园之前,我们根据孩子的喜好,创设一个让宝宝喜欢的环境。
2、让宝宝到幼儿园的各处走走,让宝宝认识幼儿园环境,看看哥哥姐姐在幼儿园的是快乐的,明白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在室内放置一些有吸引力的玩具和其它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宝宝一起做游戏,宝宝体验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在家里是没有的,给宝宝介绍班里的小朋友一到二个让他们交上好朋友,小朋友之间很快就会适应熟悉,比适应老师要快,有了自己喜欢的好朋友后,来了幼儿园他们就可以一起玩儿了,在同龄伙伴中招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以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