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各类“秋季病”开始“骚扰”市民。经过长期高温的袭击,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再加上季节交替之时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体质较差者难以适应而容易感冒发烧。此时应注意,夜里不要受凉,尽量少用空调和电扇,注意冷暖变化,以防疾病“秋后算账”。
处暑易生病
孩子——感冒发烧
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
由于宝宝个体存在些许差异,发热的表现也会有很大的不同,用手触膜四肢及额头往往会误认为孩子不发烧,最好以触摸胸腹部感觉为准。有时孩子可能因感冒而发高烧,可手足摸上去却感觉冰冷,直到体温逐渐下降以后,手足皮肤才又慢慢热起来。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3岁以下婴幼儿尤为多见。
另外,对于初秋夜晚多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导致的腹泻、头重等,有关专家提醒,初秋之际,千万要注意不要贪凉,不要猛吹空调,在树荫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不宜过长,睡眠时不要开电扇对吹。专家还建议应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千万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以免雪上加霜。
年轻人——多发咽喉炎
立秋了,年轻人成了咽喉炎发作的主力军,大多是受凉引起的咽部红肿。咽炎、喉炎多发与天气变化有关。秋天空气变得干燥,温度也逐渐降低。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中年人——骨头痛
不少中年人最近常觉得关节疼。为什么夏天对着空调吹一点事儿都没有,而夏天一过,这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这是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严重者连走路都会觉得不舒服。
${FDPageBreak}
处暑过后莫贪凉
立秋后过分贪凉和饮食不当是导致腹泻多发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这个时期是人体脾胃比较虚弱的时候,吃得不合适、饮食不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腹泻的现象。还常常伴有发烧、发热、怕冷、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脾胃功能弱的人往往容易被“秋后算账”。沈小衡说:“避免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另外,不要在短时间内大量食用冰冷食品,冰箱内食物不宜存放过久,食用时要煮熟煮透。尽可能吃自己做的煮熟了的食品,生食、水果应该注意卫生。”
进入立秋后,使用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温度不宜过低,以防寒气侵袭,切忌受热后“快速冷却”自己,尤其是在大汗淋漓归来之后,最好先用风扇小风力降温,待体温下降后再开空调。
立秋过后,人体的抗病能力也相对减弱,特别是体质弱的人往往首当其冲,像儿童、老年人、孕妇等最容易受到疾病“偷袭”。老年人在立秋时节还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要特别注意。
另外,入秋后,过敏性鼻炎患者一直在增加。秋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不少人一过立秋就会发病,有的是因花粉引起的过敏,有的是季节变化、天气变凉没法适应而出现过敏。预防过敏的办法是远离过敏原,一定要合理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应在5摄氏度以内。晚上睡觉时注意背部保暖,避免因受凉引起轻微感冒,加重鼻咽炎症状。
秋天是“收养”的时节,也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立秋过后的清晨,可适当早起加强锻炼,比如可以根据个人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慢跑、散步、打球等,都可让心境开阔起来。但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像老人、儿童或体质虚弱者。
${FDPageBreak}
处暑起居宜“早睡早起”
养生保健专家提醒,值此时节,公众在衣着和起居上应该有所讲究,穿衣要“酌情增减”,起居宜“早睡早起”。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养生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一般而言,秋季睡眠以晚上9至10点入睡,早晨5至6点起床为宜,中午时分应注意午休,有利于保养精气。
此外,在处暑时节,睡觉时还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