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饮食均衡是关键

家庭医生在线 2010/2/16 13:39:36

  昨日,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开展的万名市民免费肠癌筛查活动第一阶段已经结束,最近该院专家对筛查病人的情况进行了科学分析。在该院近18000名肠镜检查的患者中,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接近25%。专家指出,饮食习惯的单一是主要原因,而只吃玉米、山芋、豆类等粗粮同样不利于肠道的健康。

  肠癌发病率不断攀升

  全国肛肠医疗中心副主任、医学博士金黑鹰教授指出:相关资料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已升至全球恶性肿瘤第三,我国每年新发现各种肠癌病例达13万人,并以年均4%的增幅不断攀升,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已上升至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

  南京市中医院结直肠肿瘤病区并对近年来17939例结直肠镜检查进行了详细分析,在17939例结直肠镜患者检查中诊断出结直肠肿瘤和结直肠息肉4450例,检出率为24.8%!金黑鹰教授告诉记者,他在英国也做过肠癌的筛查工作,而英国高危人群的检出率不到8%。

  只吃粗粮易磨损消化道

  金黑鹰教授介绍说,“高脂少纤”饮食是造成肠道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如今青少年的饮食习惯也越来越西化。“看看那些最受小孩子欢迎的洋快餐,肉是一大块,蔬菜却一点点,长此以往,患肛肠疾病的风险很可能越来越高。”专家警告说。

  要多吃高纤维的食物,那么把主食改成粗粮是不是就能防癌呢?但是专家给出的答案恰恰相反。金黑鹰教授解释说,当你以玉米、山芋、豆类等富含粗纤维的食品为主食,食道、胃肠等消化道黏膜细胞易受磨损,需要蛋白质予以修复。

  如果食物中缺乏蛋白质,就有可能导致消化道上皮细胞分化异常而发生癌变。专家表示,饮食上最重要的就是讲究均衡营养,每天吃齐五谷、蔬果、奶和肉四大类食物,以摄足人体需要的养分。

  喝茶可有效抑癌

  同时,在这些筛查出的患者中,大部分人没有喝茶的习惯。专家表示,其实茶多酚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抑制致癌剂的诱癌作用。

  金黑鹰主任指出:“每天一碗杂粮粥、一个红薯、日行一万步,”可以有效预防肠癌,配餐时品种多样或经常调换,优选蔬菜,营养均衡,加强运动,可减少癌变隐患。

  相关新闻

  万人免费查肠癌即日报名

  为了进一步对南京市的肠癌的发病情况进行探究,南京市中医院将在去年开展免费筛查大肠癌活动基础上再次免费为一万名40至75岁的市民进行肠癌筛查。

  从即日开始,需要进行筛查的市民到市中医院挂号处领取筛查肠癌义诊号,到门诊三楼检验科直接免费检查即可。前来参加筛查的患者最好素食三天后再参加筛查活动,诊断结果出来以后,如有不明原因的大便隐血阳性可进一步请专家就诊。

  金黑鹰主任指出: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排便时出血,例如粪便中有血、便后滴血、或在卫生纸上有血。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出现新的便秘或持续腹泻,或者腹痛和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也可能是癌症进展的表现。

  高危因素包括乳腺、子宫或卵巢癌病史、炎症性肠疾病、有结直肠息肉或癌家族史。对于有报警症状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而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加强监控。

(责编:吴敏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怎样预防肠癌的发生呢

一、肠癌的预防要从饮食习惯开始。每天应摄食高纤维素食物,例如冬菇、木耳、紫菜、荞麦、红薯、黄豆、青豆、玉米和各种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二、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结肠癌发病的。 三、防治肠癌的癌前期病变。对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病,须及早切除病灶。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 四、做好身体锻炼,最好每天有30分钟活动身体。研究发现,工作时活动量大的人患肠癌的可能性比坐着办公的人低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由于在绝大部 分时间里结肠内存有粪便,大活动量有助于粪便快速通过结肠。粪便里有致癌物,它在结肠里停留的时间越长,致癌物接触肠内壁的机会就越多,患结肠癌的可能性就越大。增加活动量可以减少肠内类激素含量,从而减少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所以结肠癌的预防还需要每天坚持活动30分钟。

Q:结肠癌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高危人群首先要考家族性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过结肠癌,该患者直属家系都属于结肠癌的高发群体。即使患的不是结肠癌而是直肠癌,这样的影响同样存在。没有结肠癌家族病史的人,从40岁开始也要高度关注这类疾病,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肠癌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饮食结构不合理与肠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精细饮食的人吃得少而精,特别是高脂高蛋白饮食,可刺激胆汁分泌,代谢后的次级胆酸是较强的致癌物。尤其对有便秘习惯的人群,有毒物质储积在肠道的时间越久,对肠粘膜的刺激和破坏越大,致癌的可能性越高。此外,摘除胆囊后的人群胆汁直接进入大肠,这类病人发生大肠癌的几率也比普通人高。

Q:为什么会得大肠癌,致病原因有哪些?

大肠癌的致病原因主要有:饮食因素。高动物蛋白、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进食脂肪多致肠内致癌原、促癌原形成增加,食物中缺乏不吸收的纤维素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结果使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对肠壁作用时间延长,促进了肠道对致癌物质的吸收;血吸虫病流行区大肠癌的发病率升高,一般认为,大肠粘膜上血吸虫卵长期沉积可造成粘膜的反复溃疡、修复及慢性炎症病变,并在此基础上诱发大肠癌;慢性结肠炎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出血性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危险性更大,患病超过10年者,约有50%发展为癌;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多发性家族性腺瘤是由于染色体发生遗传变异而出现的癌前病变,为显性遗传疾病,其后代40%~50%可发病;便秘是导致大肠癌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大量吸烟有关。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