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南中和药业,医生与患者印象最深的就是该公司的产品“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在2003年非典期间,中和药业为疫区捐赠价值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和信”,并且该公司产品“和信”作为国内最具权威、最好的免疫功能双向调节药物,为当时的防治非典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亚洲最早生产合成肽类药物的专业制药厂的海南中和药业,拥有德国高宁格公司的全套生产线及全套进口多肽合成纯化设备,年生产能力为冻干粉针剂1000万支,为亚洲最大的多肽类制药企业。1997年公司产品“和信”作为国内原研产品上市,第一次把多肽类药物的概念引入了中国,取得不俗的成绩,1999年被认定为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4月公司产品“和宁”(注射用生长抑素)又成为国内第一家生产合成生长抑素的厂家;“和日”(胸腺肽α1)和止血类产品醋酸去氨加压素分别于2005年10月与2006年6月上市;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和开发出预充式胸腺五肽注射液;企业及其产品先后被授予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质量合格、用户满意市场畅销品牌”、“百姓放心品牌”及“医生推荐药品”等荣誉,成为国内多肽药物名副其实的“第一品牌”。
面对笔者的采访,中和药业公司总经理兼中和集团营销总监叶小群向笔者介绍了该公司新的发展思路:走专业化道路,致力于多肽药物的研发和创新,加强与国际著名多肽药物权威专家的合作,按照“一个主线、两个市场、三大核心技能”的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力争到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4亿~6亿元,利润总额达1亿~1.5亿元以上,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优的多肽药物的研发、生产基地。叶小群进一步解释,这里所说的一个主线是指以多肽药物产品为主线,两个市场是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建设力度,三大核心技能是努力提高企业研发、营销、资本运作能力。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和药业将采取新的举措,在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FDPageBreak}研发投入
中和药业一直以来重视产品研发,近年来,其研发投入占年度销售额的10%左右,在同类企业中处于较高的水平。2005年底,中和药业调整产品研发思路,摒弃以往仅仅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强与国际、国内科研院所的联姻、合作,联合研发新型多肽药物及其他新的产品,加快新药上市速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力争在未来的几年内,更加完美地打造中国多肽药物的这个“第一品牌”。根据这一联合研发思路,在2006~2010年期间,该公司计划研发申报的一类新药和3.1类新药多个,确保公司作为多肽药物科技领航者的地位,这些新品种的上市为也将是企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市场开发
中和药业在注重研发的同时,还注重于市场的推广与销售,2006年,中和药业在原有销售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两个部门:医学部与国际部,加大市场营销网络的布局密度,细分产品、渠道、区域、客户市场,完善整体推广的营销体系,加大多肽药物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继续拓展目标科室,不断地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知识产权
据中和药业相关人士介绍,该公司一直以来把知识产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叶小群说,国际药品贸易壁垒很多,如果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要打进国外市场很困难。目前公司产品“和信”、“和宁”、“和日”、去氨加压素、“和迈”(注射用醋酸舍莫瑞林)等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和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国际战略
中和药业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从2005年起,中和药业开始拓展国际市场,目前,英联邦国家、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已将中和药业的注射用胸腺五肽列入药品目录,并成为沙特阿拉伯王室的保健用药,注射用胸腺五肽和注射用生长抑素已成功取得乌兹别克斯坦的注册,并上市销售。如今,更多的品种正在俄罗斯、南非等国进行临床试验,不久,“中和制造”将全面进入中亚、非州市场。
中和药业的国际化战略,无疑对中国合成多肽药品的研发与应用是个巨大的推动,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成为进口替代,对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其产品“和宁”投入市场后,国外进口的同类品种的价格已从1700元降到现在的780元(3毫克/支),为患者节省了不少费用,中和也将秉承“为广大患者提供买得起的好药”的经营理念,陆续推出更多更好的药品。
亚洲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2004年5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主... 详情>
第68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将于12月4日—12月6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 详情>
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消费结构升级"革命"。消费升级不仅仅用价格来定义,还包... 详情>
3月10-12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世界中医药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