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可能导致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患者需重视,及时就医。身体不适时,要及时看医生,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己胡乱用药。
1.疾病介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
2.常见病因:包括免疫因素、感染、药物等。
3.症状表现:如皮肤紫癜、鼻出血、月经过多等。
4.检查方法:血常规、骨髓穿刺等可帮助诊断。
5.治疗方法:病情较轻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也可用于治疗;中医治疗,如地黄止血胶囊等有一定效果,但需遵医嘱。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伴有皮肤粘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过敏性紫癜的特点是四肢肌肤散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紫癜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一、一般治疗:急性型及重症者应住院治疗。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慢性型出血较重者,应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三、脾切除:脾切除是有效疗法之一。四、免疫抑制剂。五、免疫球蛋白。六、达那唑。七、输注血小板。八、血浆置换。九、促血小板生成药。十、中医中药。
1.如果经常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会给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发生慢下隐患,如果在疾病发生过程中或在治疗后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还会使疾病症状加重或复发,对患者健康不利。因此,患者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中要注意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调节。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发病较急,症状也较为严重,对患者的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为避免疾病危害的发生,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式中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自身充足的失眠,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时避免身体创伤的发生。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异常瘙痒的症状,令患者痛苦难忍。
此时患者尽量不要对患处进行抓挠,以免造成感染的发生使疾病症状加重,同时要做好患病部位的日常清洁工作,禁食辛辣等过于刺激性的食物。
一般认为激素的疗效系由于:①降低毛细胞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倾向;②减低免疫反应,并可减少PAIgG的产生及抑制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对附有抗体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故在ITP患者早期应用大量激素后,出血现象可较快好转。目前仍主张在发病1个月内(特别是2周内)病情为中度以上或发病时间虽长,但病情属重度以上的病人应给予激素治疗。用药原则是早期、大量、短程。一般用强的松60mg/m2·d(2mg/kg·d)分2~3次或清晨一次口服。若出血严重,强的松可用至120mg/m2·d口服或用氢化可的松400mg/m2·d或氟美松10~15mg/m2·d静脉点滴,待出血好转即改为强的松60mg/m2·d.一般用药3周左右,最长不超过4周,逐渐减量至停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急性期发病比较急,且发病前12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肤粘膜出血,全身皮肤瘀斑,淤点,严重者注射部位渗血。治疗上首先要注意休息,不要活动,以免出血加重。药物首选激素,静脉注射丙球只是急症处理,缓解临时症状,正规治疗还是要使用激素,如果无效时再考虑其他方法。不是终生性疾病,只要正规治疗,预后相对不错。当血小板低于20*10的九次方时很危险,容易发生内脏出血问题,常是危及生命的。建议你立即去医院做正规合理的治疗,一定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