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发热难受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上火、用嗓过度、炎症感染、过敏反应、胃酸反流等。 1.上火:过多食用辛辣食物或饮水过少,导致体内火气旺盛,引起嗓子发热难受。可通过调整饮食,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来缓解。 2.用嗓过度:长时间大声说话、唱歌等,使声带疲劳,出现嗓子发热不适。应注意让嗓子休息,避免过度用嗓。 3.炎症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引发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炎症刺激导致嗓子发热。需根据感染类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治疗。 4.过敏反应:接触过敏原(如花粉、粉尘)后,嗓子出现过敏症状,包括发热难受。可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 5.胃酸反流:胃酸反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黏膜,造成嗓子发热。治疗上需改善饮食习惯,必要时使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 嗓子发热难受可能是单一原因,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嗓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般嗓子发炎是感冒的前兆,但是按你这么说,未必是感冒,你先去找内科医生去看一下,他们会让你去做一些检查,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啊还有发烧就说明身体有病毒,不能耽误的,而且要找出发烧的根源是什么,不能发烧就打退烧针.希望你早日康复!
用食疗,慢性咽喉炎食疗法:慢性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咽喉干燥不适,有异物感,灼热疼痛,声音嘶哑,咳嗽无痰,咽部充血等.中医称之为“喉痹”,“久喑”,多由热郁化火.耗伤肺阴,虚火上炎所致.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饮食疗法,供慢性咽喉炎患者选用.杏仁雪梨汤杏仁10克,雪梨1个,冰糖30克.先将梨削皮去核,切成小块,然后与杏仁,冰糖共置碗内,加适量水,放入蒸锅内蒸1小时左右,然后食梨喝汤,每日1次.1,鸭蛋青葱汤.鸭蛋1-2只,青葱(连白)数根,加水适量同煮,白糖适量调和,吃蛋饮汤,每日一次,连服数日.2,无花果冰糖水.无花果(干)30克,冰糖适量,煲糖水服食,每日一次,连服数日.3,麦冬白莲汤:麦冬,白莲各12克,冰糖适量,加水炖后,代茶饮.4,藕汁蜜糖露:鲜莲藕适量,选净,榨汁100克,加蜂蜜20克,调匀服用,每日一次,连服数日.5,百合香蕉汁:百合15克,香蕉2个(去皮),冰糖适量,加水同炖,饮汁食香蕉.6,百合绿豆汤:绿豆20克,百合15克,冰糖适量,加水同煮,每日一次,连服数日.(文章出处:家庭医生报2002年第2期)二,咽炎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咽炎,由于咽部广泛红肿,故属“喉痹”的范围;慢性咽炎,往往咽部有异物感.多由于平素喜好辛辣,肺胃内蕴,又由感受外邪,风热搏于咽部而起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转成慢性.患者有咽部充血,疼痛,多痰处,常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外感症状;或者咽部异物感明显,多痰且粘,咽壁充血等.[辨证分型]风热侵咽型:初起有恶寒发热,头痛脑长,咽部红肿,口干灼热,明显疼痛,分泌物增多.舌红苔黄,脉滑数.多见于急性期.治宜疏风清热为主.肺热伤阴型:咽部干燥不适,稍有疼痛,有明显异物感,痰多且稠,咽后壁颜色暗红,并有淋巴滤泡突起.舌红绛.多见于慢性期.治宜清肺养阴,化痰散结为主.[食疗处方]风热型的食疗处方:方一:萝卜100克,橄榄50克.煎水代茶饮.方二:荆芥9克,桔梗12克,甘草6克,粳米60克.水煎服.方三:白萝卜250克,青果5个.水煎服.肺热伤阴型的食疗处方:方一:玄参15克,麦冬9克,甘草3克,煎水代茶饮.方二:海带300克,白糖适量.拌食.方三:罗汉果9克,柿霜3克,开水泡服.咽喉疾病大蒜治急性喉炎法将大蒜捣烂成泥,贴足心,对小儿因急性喉症引起的呼吸困难疗效显著.冰糖梨治嗓音嘶哑法取1只大梨,切下梨盖,剜空梨核,中间塞满冰糖,放进锅内蒸,食后可治嗓音嘶哑.蝉蜕治嗓音沙哑法如声音突然沙哑,可取6克蝉蜕加水煎服,可以见效.醋治咽喉肿痛法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即可减轻咽炎引起的疼痛.风油精治咽炎法①用舌尖堵住风油精瓶口,慢慢地吸入,让其顺咽喉道流入,每日5次,每次3滴,连服3次,对咽炎有疗效.②将几滴风油精涂在颔下及颈部,用手掌反复推擦,直至皮肤发热,2小时后可缓解咽痛.蜂蜜茶叶治咽喉炎法取适量茶叶用纱布包好,用沸水泡成浓茶汁,再加入适量蜂蜜调匀,每隔30分钟漱喉1次,缓缓吞下,连用多次,对咽喉疼痛,咽喉炎一般当天即见效.
正常人的体温,是由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致热原...
谢康禧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除了医生治疗外,家庭调护配合治疗也十分重要。1、保持室内安静清洁,室内空气要清新流...
谢康禧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发热的病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流质可进米汤、藕粉、豆浆、牛奶、蛋花汤、...
张华 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宝宝服用退烧药后会出很多汗,汗收了后可以用温水洗澡。洗澡可以暂时降低宝宝的体表温度...
杨京华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儿童发烧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但如体温超过37.5℃时则可能引起惊厥,应及时在...
杨京华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所谓夏季热,也称暑热症或疰夏。按实际情况,须先排除以下疾病:1感染;2胶原病及其类...
杨京华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