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防止青光眼“偷走”视力?专家呼吁:严格控制眼压和高度近视!

家庭医生在线 朱利祺 2019/3/13 22:40:46 举报/反馈

青光眼是一组常见的威胁视神经及视觉功能的眼病,如果任由青光眼发展下去,那么最终的结果将会是失明,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此外青光眼还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焦虑、神经过敏,甚至是抑郁症等症状的发生。

调查显示,全球预计约有6000万青光眼患者,但由于青光眼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我国青光眼患病率约为2%,其中40岁以上约有920多万人患青光眼,其中超过一半的人群至少单眼失明。青光眼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健康挑战。

为了提高广大市民对青光眼的认识,发现潜在的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规治疗,坚持正确的用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2019年3月13日下午,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举办了青光眼世界周“视神经一张图,青光眼早知道”的专题讲座。


讲座开始前,现场已是座无虚席。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中心主任林明楷教授表示,眼科中心每季度都会举办青光眼科普讲座,这一次的讲座恰逢世界青光眼周,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和市民朋友能近距离的分享青光眼的防治知识,增加人们对青光眼的重视。为此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教授、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葛坚(专家预约)教授,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教授、中心副主任卓业鸿教授两位大咖专家做演讲嘉宾。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中心主任林明楷教授(右)

葛坚:尽早控制眼压 有效预防青光眼

青光眼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所以治疗预防青光眼一定要趁早。想要远离青光眼的困扰,首要的就是控好眼压。人的正常眼压范围一般认为是10-21mmHg,然而眼压处于这个区间就一定安全吗?答案并非如此!

一项对586位只接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随访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眼压100%低于18mmHg(平均眼压为12.3mmHg)的患者视野缺损为几乎0,当患者眼压高于18mmHg的次数逐渐增加时,其视野缺损也会逐渐加重。葛坚教授表示,仅用药物降低眼压可以有效延缓、静止青光眼患者视野缺损的进展。他建议早期青光眼患者要将眼压控制在18mmHg以下,中期患者保持眼压在15mmHg以下,晚期患者控制在12mmHg以下。所以将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可以稳定视神经和视野。


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教授、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葛坚教授(左)

另外,葛坚教授提醒道,高眼压症虽然不一定会得青光眼,但却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需要及时给予干预。眼压超过正常上限,未发现青光眼性视网膜视神经或视野的损害,房角为宽角。这种情况下,若眼压>25mmHg,而中央角膜厚度小于555μm ,建议到专科给予治疗。

葛坚教授呼吁,青光眼的预防在于尽早的控制眼压,只有提高了对它的重视,才能避免被青光眼“偷走”视力。

卓业鸿:近视为青光眼危险因素 做好防控是关键

除了青光眼,近视也是常见的影响视力的疾病。据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20亿近视患者,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预计2050年会达到50亿之多。一般认为近视度数在-6.25D~-9.00D为高度近视。卓业鸿教授指出,高度近视同青光眼一样,也属于不可逆的损害,所以应对高度近视,防控才是根本。


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教授、中心副主任卓业鸿教授(左)

国际研究证明,近视与开角型青光眼以及高眼压症的发病率升高有关,而且不论高度还是中低度近视都属于青光眼发病的危险因素。高度近视患者更容易产生眼压的波动,从而增加了个体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

青光眼与高度近视,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相互影响。卓业鸿教授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工作,鼓励支持青少年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青少年群体的用眼负担。对于青光眼,要做到早发现,及时的到医院专科检查做眼压、视野、眼底彩照等检查,尽量在病情较轻的时候给予治疗的控制。


听众热情举手提问


专家现场为听众分析病情

家庭医生在线的编辑了解到,在场的听众有不少人是青光眼的患者,也有的听众是家属患有青光眼。在听完专家的讲述后,很多热情的观众就自身眼压和疾病情况向两位专家提问,还有听众带来了体检资料作参考,专家们一一耐心的做出了回答。

本文指导医生:
葛坚

葛坚教授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专科

擅长疾病:在青光眼诊断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与眼内窥...[详细]

卓业鸿

卓业鸿教授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专科

擅长疾病:在青光眼的早期临床诊断、手术治疗、白内障...[详细]

(责编:朱利祺 通讯员:邰梦云)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