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蒸理疗用于产后恢复受欢迎

家庭医生在线 03月28日

坐月子是我国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传统”了,由于中医认为产后女性的身体处在”血不足,气亦虚“的状态。所以做好月子对女性产后的身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尤其需要特别注意来自寒凉的侵袭。妇幼专家指出,随着气候与居住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产妇穿着的服装与室内使用的电器设备,应做好适当的调整,穿着长袖、长裤、袜子,避免着凉、感冒,或者使关节受到风、寒、湿的入侵,很多女性在产后不注意风寒的防范,落下的月子病甚至陪伴终身。家庭医生在线熏蒸理疗频道教你如何防范月子病。

月子里的我们身体的确需要特别呵护,常见的月子病通常会在这个时候缠上新妈妈哦。所以,坐月子期间是新妈们恢复健康的重要时机,尤其对预防“月子病”,更是时刻都不能放松。

一、哪些月子病需要特别防范?

1、感受风寒

产妇因分娩而虚弱的身体受到风寒,寒气从下腹部开始扩散至全身。孕妇分娩过程中,消耗大量体力,产道出血,肌表、筋骨开放,造成体内血脉、经络虚弱,分娩后如果保健不到位,外邪则乘虚侵入肌肉、关节等处,随着产后恢复,肌表、筋骨关闭,将风湿寒邪包裹于体内,产后风湿病遂告形成。

2、关节过度活动

分娩前产妇尽管没有过度活动关节,但产后,如关节内滑膜囊的滑液蜂蜜不良,稍微劳累就会出现手腕发麻之类的症状。这是由于产后血液损失过多,或者营养不足、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产后风”,也就是月子病多在产后几天或几周出现症状,但也可在体内潜伏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随着体质的减弱而发病。

3、“妈妈手”

很多新妈妈在月子期间突然出现手腕部的疼痛,开始以为是不小心扭到,后来症状越来越重,大拇指根本无法用力,手腕也肿了起来,连握东西、写字这些基本动作都感到很难完成。

其实,这是月子病的一种,俗称“妈妈手”,又称为狭窄性腱鞘炎。

这是由于产后哺乳期的妈妈,常因为宝宝的头不好控制,所以会用手来支撑婴儿的头。但长期过度使用手腕、拇指部位及保持同一种抱婴姿势,就易造成手腕肌腱发炎。

预防措施:

正确的抱孩子姿势:孩子的主要重心放在前臂,手腕只是起到轻轻扶挡的作用,最好是两侧手臂交替抱小孩。另外,任何一个姿势不要保持时间过长,要经常变换姿势。

注意手部保暖:新妈妈月子里注意手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不给月子病“妈妈手”留有可乘之机。

4、产褥热

产褥疾病是指分娩结束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用口表测4次体温,每次间隔4小时,其中有2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

其发病率为6%左右,尤其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产褥热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至今产褥热对于产妇仍构成严重威胁。

预防措施:

多休息:新妈妈一定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如果身体吃不消,就把照顾宝宝的任务交给家人,这样才能早日恢复体力。

多喝水:补充水分对于已经发生产褥热或是排尿不畅的新妈妈而言非常重要。最好每天补充摄入2000ml左右的水。

清洁卫生:产后恶露会持续一段时间,新妈妈要勤换卫生护垫和内裤,尤其会阴有伤口的新妈妈,如厕后最好能用温水冲洗会阴部,以减少感染发生。

5、子宫脱垂

有些妈妈产后会感到小腹下坠或腰疼,这是由于子宫韧带和盆底肌肉在分娩后变松弛,使得子宫位置发生变化,子宫沿阴道方向往下移动,造成了子宫脱垂。

预防措施:

不要久站:新妈妈要充分休息,在床上时多换换卧床体位。下地后不要长久站立,尽量避免下蹲动作,提重的东西请家人帮忙,不要过早跑步,走远路。

小心便秘: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因为便秘或慢性咳嗽等会使腹压变大。

6、乳腺炎

产后1-4周是急性乳腺炎的多发期,由于乳汁排通不畅淤积在乳房内,造成了细菌感染,新妈妈会出现乳房疼痛、发烧等症状。

预防措施:

保持乳汁畅通:产后及早开奶,让宝宝多多吮吸,如果宝宝吃不完,可用吸奶器把多余的奶水吸出。

热敷乳房:哺乳前可热敷乳房,这样能促进乳汁通畅。

二、中医食疗方来调理月子病

专家建议,调理“月子病”可采用中药汤剂、中药熏蒸、中药沐足、艾灸等方法,效果良好,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对于该病的调理,专家提出了四种方法,但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中药汤剂

(1)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具养血益气、温经通络的作用,可加当归、川芎、鸡血藤以养血通络。

(2)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对于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者有良效。

此外,还可以用杜仲、桑寄生等药材煲汤的食疗方法。

2、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月子病,是利用中药熏蒸疗法使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月子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传统中医药特有的方法,借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熏蒸全身各部位,使药物透过皮肤,由外到内渗入,将药液迅速输步至全身,药液吸收好,针对性强。起到开宣腠理、驱寒排毒、元气恢复、温宫紧致等作用,达到促进产后生殖器官复旧,排毒,排湿,补气血、疏风寒、通络下乳、缓解疲劳、预防和治疗月子病的目的。产后中药熏蒸分为活血通络方、祛除全身关节寒湿、养肤增白、复原减肥等七种方剂,产妇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

中药熏蒸疗法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改善血液质量,清除体内垃圾,激活表皮细胞,既能排寒又能排毒,除可有效治疗“月子病”外,对风湿病、类风湿、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等都有很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能达到祛风、活血、消肿、止痛、促进代谢的良好效果。临床实践证明,中药熏蒸疗法作用直接,疗效确切,适应症广,无毒副作用,深受“月子病”患者的欢迎。

3、沐足

可用黄芪、当归、鸡血藤、杜促、桑寄生、牛膝、狗脊等中药沐足,益气血,温经络,达到治疗效果。具体配方须咨询医生。

4、艾灸

产后四肢怕冷显示气虚血弱,而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艾灸疗法正是利用艾火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温通经脉、驱散寒邪。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掌握方法,找准穴位,并防止烧灼皮肤。

5、贴耳穴

“耳为宗脉之所聚”,耳朵与全身经络相通。耳穴贴压疗法正是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通过刺激耳穴后产生放射性感应,沿经络浅放射,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要调情志,慎起居,避风寒,注意保暖。保暖并不等于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房间应保持通风,但月子里产妇要注意避风,绝不能吹过堂风,不能受寒,应穿长袖衣服和袜子,空调、风扇不要对着吹,避免居住在寒冷潮湿的环境。老人常叮嘱“坐月子不要轻易洗头洗澡”,因此有些产后妈妈坚持一个月不洗澡不洗头。陈小平指出,坐月子期间洗澡、洗头是可以的,不过应控制好水温,避免水温过低,洗完后用风筒马上吹干。她建议,用生姜煮水来洗澡洗头,有祛风的功效。另外,月子里要加强营养,适当活动,增强体质,也有利于预防“月子病”。

通过介绍,我们知道了中医如何调理月子病,很多的现在女性感觉老一代的坐月子太传统了,其实很多的道理还是需要适当听取,不然的话落下月子病,就难治了。


扫一扫深入了解熏蒸理疗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