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健康新闻

不洁鸡肉卷致女孩瘫痪 肯德基被罚800万澳元

转载 04月28日 来源:搜狐健康

  原告莫妮卡·萨曼2005年10月在悉尼一家肯德基门店食用鸡肉卷后患上沙门氏菌脑病,症状包括大脑认知、行动、语言能力严重损伤,最终四肢痉挛性瘫痪。萨曼当年只有7岁,至今未愈。

  萨曼的代理律师说,萨曼家人当时同样出现不适症状,但没有患上这种主要因食物中毒引起的严重血液型脑病。

  新南威尔士最高法院一周前对这桩诉讼作出终审判决,判肯德基败诉。27日,法院公布高达830万美元的罚金数额。

  肯德基在上星期庭审期间拒绝承认萨曼的瘫痪由食品不洁所致,声称一旦败诉将提起上诉。截至27日,肯德基没有上诉。

  法新社援引法官罗什曼的话报道,肯德基鸡肉卷受污染的原因是“一名或多名员工失误”,违反备料备餐安全规程。

  补充阅读: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各种动物的疾病总称。临床上多表现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孕畜发生流产。许多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可使人感染和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几乎所有的沙门氏菌感染都会引发带有腹部绞痛的肠胃炎、高烧及腹泻,特别是年老体弱者会有生命危险。

  人吃了病畜和带菌畜的未经充分加热消毒的乳肉产品可发生食物中毒。潜伏期7-24小时,发病突然、体温升高,头痛、寒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为预防食物中毒,应注意卫生消毒工作,病畜禽尸体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疑畜产品,必须充分煮熟后才可食用。

  一旦发病,应及时采取抗菌类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

  鸡沙门氏菌病主要有鸡白痢,鸡伤寒和鸡副伤寒三种病。

  (1)鸡白痢: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以2─3周龄以内的雏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病雏的特征性症状是灰白色下痢,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成年鸡多呈隐性感染,少数表现腹泻和产蛋下降症状,有的鸡出现"垂腹"现象。

  (2)鸡伤寒: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一般呈散发。症状基本同鸡白痢。

  (3)鸡副伤寒:由多种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大小鸡均可感染,但雏鸡发病较多。急性者为败血症,慢性者为消化道炎。

  如何鉴别有病鸡?

  成年母鸡的鸡白痢病变主要是卵子变形、变色、变质、有时有卵黄性腹膜炎。

  死于伤寒的鸡病变基本同于鸡白痢,特征病变是肝肿大,呈青铜色(青铜肝)。

  死于鸡副伤寒的鸡的主要病变是肝脾肿大,表面有条纹状或针尖状出血和坏死灶;常有出血性肠炎。

  沙门氏菌感染如何处理:

  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针对病原治疗。

  (1)对症处理:胃肠炎患者应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重点,辅以必要的对症处理。轻、中度失水可予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重度失水则需静脉补液,情况改善后再改用口服补液。对年老、年幼或虚弱者应积极处理,中毒症状严重并有循环衰竭者应注意维持有效血容量,必要时可采用肾上腺皮质类激素。禁食后腹痛、腹泻常可显著改善。重症患者可试用抗分泌的药物如黄连素、氯丙嗪、心得安、葡萄糖酸钙、消炎痛等。解痉剂以短期应用为宜。

  (2)针对病原治疗:对无并发症的胃肠炎型患者,不必应用抗菌药物。因为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缩短病人的病程,反而促使肠道产生耐药菌株,使排菌时间延长,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对严重的胃肠炎或老年人、婴幼儿(尤其是4个月以下的婴儿)、营养不良、同时合并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缺陷者,应加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对胃肠道外感染及败血症型、伤寒型、局部化脓感染型,应予抗菌药物全身应用。

  以往对沙门氏菌感染一般选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等,且大多于用药后4~6天热退。但有些病人可出现复发,不过再次给药仍然有效。近年来病原菌耐药现象不断增加,故最好能参照药敏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目前,临床常用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如环丙氟哌酸、氟嗪酸、洛美沙星、益保世灵等,常有较好的疗效。

  恢复期带菌者无需抗菌治疗。

  预防沙门氏菌感染,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①对急性期病人应予隔离,恢复期病人或慢性带菌者应暂时调离饮食或幼托工作。

  ②饲养的家禽、家畜应注意避免沙门氏菌感染,饲料也不能受该菌污染。

  ③妥善处理病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保护水源。

  ④不进食病畜、病禽的肉及内脏等。

  (2)切断传播途径

  ①注意饮食、饮水卫生。炊具、食具必须经常清洗、消毒,生熟食要分容器,切割时要分刀、分板。食用时要煮熟煮透。不喝生水。

  ②注意食品的加工管理。对牲畜的屠宰要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屠宰过程要遵守卫生操作规程,以避免肠道细菌污染肉类。在肉类、牛奶等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必须注意清洁、消毒。

  更多健康提醒:哈密瓜表皮也有沙门氏菌

  理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检测发现,3.5%的哈密瓜表皮裂缝中藏有沙门氏菌,易导致腹泻。

  专家建议:千万别买切开的哈密瓜,食用前用自来水冲洗整瓜15~30秒,并用刷子刷洗。

(责编:张甜甜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健康数据
热门头条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