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语:

胃部健康关系到人全身的营养供应。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第四季度胃病情况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并且正在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长。近年来,胃病的发病趋势日益呈现年轻化,中年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因此每年的4月9日被国际自然医学和养生工程研究会、世界健康管理联盟定为"国际护胃日"。2015年的国际护胃日定于4月9日,国际护胃日设立的目的是倡导大众对胃的关爱,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阅读全文

三大典型胃病要警惕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宜辨证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 详细?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详细?

胃溃疡

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详细?

生活中应对胃病六大误区

盲目用药
对自己的病情不明就乱服药,认为买药只要贵的就是好的,不遵医嘱。
悲观情绪
认为胃病是治不好的,断不了根。其实胃病只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少吃多餐
很多人会嘱咐胃溃疡患者一定要"少吃多餐",目前主张溃疡病人的饮食注重的是定时、定量,避免饥饿和饱餐。
多吃消炎药
吃多消炎药和感冒药对胃是有损伤的,长期吃西药,也会导致胃病。

对待病情大意 对于胃病我们不可大意了事,因为胃病长期存在,久不治疗,极易导致为萎缩、穿孔、出血,甚至还有癌变的威胁。

胃疼时吃止痛药 胃疼时吃止痛药既不能缓解症状,还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胃穿孔、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上消化道并发症。

专家访谈:预防胃病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黄穗平

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黄穗平教授表示,胃病危害可大可小,严重的情况下会诱发胃癌,大家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胃病主要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预防胃病的有效措施。据了解,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黏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对于胃病,不正确的应对方法会导致胃病进一步恶化,人们在应对胃病时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呢?黄穗平提醒,治疗胃病要对症下药,切勿盲目用药。阅读全文

防治胃病六妙招

  • 1舌头颜色有异样要当心胃炎,舌头的颜色与你的饮食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健康的舌头应该是略带粉红色的,而且形状均匀一律的,会有湿润的白色舌苔... 阅读全文
  • 2急性单纯性胃炎指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引起的急性广泛性或局限性的胃黏膜急性炎症。急性单纯性胃炎的症状体征因病因不同而不尽相同,其病因多样... 阅读全文
  • 3腹痛腹胀要警惕消化不良,部分患者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其他上腹部症状。上腹痛多无规律性,在部分患者上腹痛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饱痛,进食后缓解... 阅读全文
  • 4家庭治疗消化不良的7措施,保持饮食均衡并富含纤维素,例如新鲜水果蔬菜及全麦等谷类。需细嚼慢咽,勿狼吞虎咽。牛奶最好不要与三餐同用,糖与蛋白质或淀粉合用也不利于消化... 阅读全文
  • 5胃溃疡患者忌饮茶,因为茶作用于胃粘膜后,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尤其是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这种作用更为明显。胃酸分泌过多,便抵消了抗酸药物的疗效,不利于溃疡的愈合... 阅读全文
  • 6饮食不规律的年轻人要当心胃溃疡青睐。研究表明长期饮食不规律会减弱流经十二指肠的食物对胃酸的缓冲作用,从而增加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 阅读全文

春季养胃小贴士

春季保护肠胃饮食宜清淡

春季是肠胃疾病的高发季节。做好春季的肠胃保健工作,不仅对恢复肠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对维持机体营养输送以及防病治病等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春季日常饮食应以清淡平和、营养丰富为宜。通过清淡食物调节肠胃功能,使其重焕活力。光吃清淡蔬菜、瓜果也是不够的,同时要保持营养的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合理的比例,避免难以消化的食物,以防加重肠胃的负担。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立春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 阅读全文

春季犯困无力宜健脾养胃

许多人春天容易出现春困、腿重等症状,专家指出这在中医来看其实就是"湿"的一种表现。其主要是由于春季肝气旺、脾气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气不旺,四肢酸软无力,所以还要补脾。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是也是阳气上升的季节,人们很容易上火,肝脏的压力也会增大,所以,春天要注意样脾胃。而脾胃比较弱的人大都会身体较弱,因此选择清补饮食最合适,可以采用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这些食物都有助于身体较虚弱的人达到健脾养胃的功效。

按照中医观点认为,脾喜甜,大部分孩提时代都喜欢吃甜食,就是因为小孩的脾发育的还不够完善,因此,吃甜食来补脾。因此,在春天,对于脾胃不适的人可在饮食上多吃一些甜食,最常用的就是采用蜂蜜疗法。具体的操作也很简单:将蜂蜜隔水蒸熟,最好是在饭前空腹服用,每天喝100毫升,对养脾胃非常好。如果对阴虚内热体质者,还可选用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搭配蜂蜜水一起食用,这样不仅有利阳气吸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更多评论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腾讯微博微信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网腾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