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其危害程度因感染部位和个体差异而异,可能导致咳嗽、发热、尿道炎、宫颈炎等。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等。 1.感染部位:支原体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原体导致肺炎;也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如解脲支原体引发尿道炎、宫颈炎等。 2.症状表现:呼吸道感染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泌尿生殖道感染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异常分泌物等。 3.危害程度:轻度感染可能症状较轻,易恢复;严重感染可能引发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等。 4.检查方法:通过病原学检查,如核酸检测、培养等明确诊断。 5.治疗药物:常用的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但需遵医嘱使用。 总之,支原体感染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和感染部位,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以促进康复。
支原体也是介于细菌及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它本身不感染,一般一起人体组织,如尿道感染。 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支原体主要是解脲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也是介于细菌及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它没有细胞壁、直径0.2微米左右、呈球状或环形,可通过滤菌器,在人工培养基上可以生长繁殖。支原体对热的抵抗力也很小,一般在45℃15~30分钟或50℃5~15分钟即死亡;在冰冻条件下可存活数月到几年;石炭酸等消毒剂也能很快将其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