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心脏病,又称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常因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其症状多样,如心悸、焦虑等。治疗方法包括心理调节、药物治疗等。预防需注意生活方式、情绪管理等多方面。 1. 疾病介绍:心脏神经官能症并非心脏器质性病变,多由精神心理因素诱发,如长期焦虑、紧张、压力大等。患者常自觉心慌、气短、胸痛,但各项检查无明显异常。 2.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恐惧。 3. 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焦虑药物如劳拉西泮、坦度螺酮;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氟西汀;以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维素、维生素 B1 等。但药物使用需遵医嘱。 4. 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戒烟限酒。 5. 情绪管理: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 6. 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患者要积极配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所谓心脏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是由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这种病人多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神经症的症状群。大多发生在青年和壮年,以20-40岁者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更多见.病理上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心脏神经症的原因,往往与不良的环境和躯体因素有关。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调节、支配心血管系统的植物神经的正常活动受到了干扰,心脏也就出现了一时性的功能紊乱。疑病心理也是发生心脏神经症的原因,病人常常对一时性的心前区不适感疑虑重重,并对此长期放心不下,担心患了某种“心脏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加上旁人——尤其医务人员的不恰当的解释,更会促使病人产生焦虑、紧张的心情,从而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对心脏的关心更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