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为医生已经回答的很详细了,建议采纳一个,并给予评价.
窦房结在一段长短不同的时间内,不发生激动,使心脏暂停活动,称为窦性停搏,又称为窦性静止.青年人多由于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所致,常见于咽部受刺激、气管插管、按压颈动脉窦或眼球、应用洋地黄、硫酸奎尼丁等药物.有时炎症、缺血、损伤、退行性变等各种因素,损伤了窦房结的自律细胞,造成窦性停搏,其时间长短不一,病人会感觉到心脏有一段时间不跳动,长时间的停顿后又可恢复窦性搏动.多数在停顿之后出现异位搏动,常为交界性逸搏或室性逸搏,有时为房性逸搏.如果停顿后什么激动也没有,那就是心脏停搏,病人可发生抽搐,昏厥,甚至死亡.频发的窦性停搏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窦房结功能衰竭的表现,必须查清病因给予治疗,常需及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窦房结在一段长短不同的时间内,不发生激动,使心脏暂停活动,称为窦性停搏,又称为窦性静止.青年人多由于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所致,常见于咽部受刺激、气管插管、按压颈动脉窦或眼球、应用洋地黄、硫酸奎尼丁等药物.有时炎症、缺血、损伤、退行性变等各种因素,损伤了窦房结的自律细胞,造成窦性停搏,其时间长短不一,病人会感觉到心脏有一段时间不跳动,长时间的停顿后又可恢复窦性搏动.多数在停顿之后出现异位搏动,常为交界性逸搏或室性逸搏,有时为房性逸搏.如果停顿后什么激动也没有,那就是心脏停搏,病人可发生抽搐,昏厥,甚至死亡.频发的窦性停搏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窦房结功能衰竭的表现,必须查清病因给予治疗,常需及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持续性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长期无任何不适症状,也可有频繁发作的临床症状,其症状的发生与否和性质可能与心室率和/或心律的变化及R-R长间歇有关,我们通过对82例AF的动态心电图分析,研究临床症状与动态心电图R-R长间歇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1年7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门诊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发现持续性AF125例,伴长R-R间期>1.5s以上患者共82例.男54例,女28例,年龄32~81岁,平均(67.6±10.8)岁.AF持续6月~14年不等.基础心脏病为风心病22例,冠心病3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原发性心肌病4例,心肌炎病窦综合征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原因不明8例.其中除12例风心病伴AF患者使用地高辛0.125mg外(临床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过量或中毒症状),其余患者2周内未用抑制心脏传导系统的药物. 1.2记录仪器及观察指标使用美国DMS公司生产的HOLTwin7.0Gold动态心电监测仪连续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记录卡记录时间均在上午8:00~9:00到次日上午8:00~9:00.然后对监测数据通过计算机回放分析,再进行人机对话确认.剔除其伪差,患者同时记录生活及症状.统计1.5s以上的长R-R间歇发生时间及频度,并打印报告. 1.3诊断标准AF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白天AF时R-R周期≥1.5s,夜间AF时R-R周期≥2.0s.AF伴第2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标准:①AF发作前后有第2度房室传导阻滞;②有频发的>2.5s以上的R-R周期,伴有或不伴有交接性逸搏或室性逸搏;③平均心室率40次/min,R-R长间期明显延长. 1.4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和精确概率法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125例持续性AF中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1.5s以上的长R-R间歇者82例,占65.6%,多数患者长间歇为1.5~5.4s,以2~3s最多见.其中1.5~(s)22例(26.8%),2.0~(s)51例(62.2%),>3s9例(11.0%),其中3例长间期>5.0s.出现次数11~46次不等.长间歇多发生于夜间睡眠中,夜间和日间出现长间歇的次数、心率情况及分析结果见表1.多数患者长间歇后的ST-T改变不明显,故AF伴长R-R周期者很少有心脏停顿伴黑蒙、晕厥症状.82例长R-R周期中,达到AF伴第2度房室传导阻滞者仅8例,此类AF患者出现长间歇持续时间长且出现时间也较频繁,且长间歇可发生于白天活动中,其中3例长间歇>5.0s,此3例AF者曾出现过短暂黑蒙.长间歇的出现与基本心率有关,心率为50~70次/min者64例(78.0%),71~90次/min者14例(17.1%),91~100次/min者4例(4.9%).快速型AF者长R-R周期少见.长间歇后较少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长间歇后仅9例有室性逸搏或出现结性逸搏性心律,室性逸搏或结性逸搏心律多出现于AF伴第2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3讨论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之一,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是心血管患者就诊的常见原因.根据其对治疗的反应,通常将AF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3类[1,2].小部分AF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无意中体检或ECG发现已是持续性AF,多数患者可有各种症状,大部分持续性AF患者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控制心室率来改善症状[3].胸闷、呼吸困难、乏力、头晕、黑蒙,甚至晕厥,可以发生在自然病程中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时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对解释症状、明确诊断、发现无症状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指导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近年来研究表明,AF形成重要电生理基础是极缓慢传导及不应期缩短,2者的乘积等于折返的波长.AF发生后,可使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重构,主要表现不应期缩短,折返波长缩短,使AF为持续.AF时由于快速的AF波刺激,房室交接区可产生生理性干扰或隐匿性传导,而使得AF波不可下传造成长R-R间距,这与房室交接区因器质性病变使AF波下传受阻有本质区别.大量文献报道,不论是阵发性AF或持久性AF,≥1.5s的长R-R周期是一种常见现象.在AF时,由于房室传导组织生理不应期的干扰及连续的隐匿性传导,可造成室上性激动延迟或不能下传,引起长R-R周期.而发生于白天午休及夜间睡眠时间的心室长间歇,可以认为是房室结区反复的隐匿性传导及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4].临床观察表明,长间歇出现时,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出现,醒后自然消失.临床上对这种睡眠时出现的长R-R间歇在没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以不给予特殊处理,病理意义不大.这与洋地黄过量的AF并发传导阻滞有很大区别,后者出现长R-R间歇与睡眠无关,没有时间上的规律性,停药后消失,并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AF时由于P波消失,R-R绝对不等,所以并发第2度房室传导阻滞不易诊断.而仅凭AF出现长R-R间歇或其间f波的数目来诊断第2度房室传导阻滞,从理论上来说是极不严谨的.AF并发第2度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结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致使一系列f波受阻于房室结,出现长的R-R间歇.本组AF伴第2度房室传导阻滞共8例,此类AF患者出现长间歇次数较频繁,且长间歇也较长,可>5.0s,患者出现黑蒙症状.长间歇后可见结性逸搏性心律、室性逸搏.对此类AF患者必须及时查明原因予以处理,并积极给予治疗,对药物治疗效果仍不好的患者,应及早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本组资料表明,AF患者发生长间歇较为常见,所以普通心电图上出现1~2次长间歇,不能轻易地诊断为并发第2度房室传导阻滞.因此,由于2者的临床意义和治疗截然不同,应严格加以区分.我们认为AF出现长间歇时,必须结合发生的频度,长间歇越多,越恒定,整个心室率偏慢,再除外迷走神经作用,才能做出AF并发第2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
1、窦房结是正常人体的心脏起搏点,自律性正常是60-100次/分,如果其自律性下降,出现暂停的情况就称为窦性停搏,在心电图上一般表现为很长的一段心电图上没有P波,往往由心脏第2起搏点(交界区)代替而出现交界性逸搏.临床表现一般是心悸或者头朦等症状.2、25岁出现上述心电图表现,一般考虑两种原因:(1)心肌炎所引起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前者是由于心脏器质性病变所致,需要积极治疗,后者一般影响不是太大.鉴别可以做心脏电生理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结传导时间确诊.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
吴印生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常用者为地高辛、毛花苷C与毒毛花苷K
地高辛 :直接增强心肌收缩力...
赵益业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以收缩功能不全为主的急性或慢性心衰。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增快的心...
赵益业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如高血压的首要危险因素。胆固醇是否超标,不...
程康林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轻度高血压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决定开始药物治疗之前,高血压患者首先要对生...
程康林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在医学上,将收缩压持续高于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持续低于90毫米汞柱称为单纯收缩期...
程康林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