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痔疮建议服用槐角丸和痔速宁片,局部需要使用马应龙痔疮膏治疗。避免辛辣刺激性日常饮食和喝酒,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大便干燥。
①内痔的治疗有内治和外治。内治见出血明显者用清热凉血祛风法,脱出明显者用补气升提法,肿胀痒痛明显者用清热祛风、除湿活血法,便秘者用通腑泄热法或补血养血法。外治用熏洗法、外敷法、塞药法、枯痔法等;②外痔可以内治,出现肿痛时用清热除湿、活血散瘀法,出血明显者用清热凉血法;外治常用熏洗法、外敷法等;③混合痔其内治和外治的方法与内痔相同。用于内、外痔出血、肿胀痒痛的非处方药如地榆槐角丸,槐角丸等。用于痔疮外治的非处方药如痔疮外洗药、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腹泻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超出原有的习惯频率,粪便稀薄,容量或重量增多,或排脓血便;急性腹泻者起病急,排便频繁,病程在2个月内;慢性腹泻的病程持续或反复发生超过2个月;持续性腹泻指腹泻严重,每日超过1000克;里急后重症状是一种便意频繁,常伴排便不净的感觉与疼痛。按致病因素分类,腹泻有以下几种:①胃原性腹泻,由胃酸过少或缺乏引起;②肠原性腹泻,系由肠道感染、肠道炎症、肠道肿瘤、肠道消化或吸收障碍、食物中毒、化学品药物中毒等引起;③内分泌紊乱性腹泻;④功能性腹泻。起病急剧伴有发热、腹泻次数频繁者多考虑是肠道感染引起,应给与抗感染治疗,不应该用止泻药。慢性、非感染性腹泻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可以应用止泻药,以防止机体过度脱水、水盐代谢失调、消化障碍、营养障碍等。肠道疾病引起的严重疼痛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可以酌用解痉药,如654-2、普鲁本辛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慎用(解热止痛药或镇痛药无效)。中医将腹泻分为①食滞胃肠(腹痛肠鸣,泻后痛减,便中挟有未消化食物,脘腹胀满,厌食,舌苔厚腻;治疗用消食导滞法);②脾胃虚弱(大便时溏时泻,稍进油腻之物则病重,腹胀食少,面黄肢倦,舌淡苔白;治疗用健脾益胃法);③肾阳虚衰(腹泻多在黎明之时发生,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治疗用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法)及④感受外邪(有感受寒湿(风寒)及感受湿热之分。感受寒湿者,腹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口不渴,或兼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舌苔白腻,治疗用解表散寒、芳香化湿法;感受湿热者,腹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腥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量少色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疗用清热利湿法,如葛根芩连片、香连片等)。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常年散发,是夏秋多见的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源是患者及带菌者,病菌通过污染食物或饮水而经口传染。【临床表现】一、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发热、腹痛(阵发性绞痛或钝痛)、腹泻(每天10次以上,初为糊状或稀水便,
1~2日内转为黏液脓血便,每次量少、黏稠、鲜红色或粉红色),里急后重明显;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常持续1~2周后缓解或自愈,也可变为慢性。重症患者(年老体弱者)每日腹泻可达30次以上,以至大便失禁,常伴有脱水、神志模糊、循环衰竭等。
2.轻型(非典型)无明显发热,腹泻一日数次,黏液稀便,无脓血,腹痛轻。数日后不治自愈,亦可演变为慢性。
3.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突然高热,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呼吸衰竭。肠道症状常不明显(经灌肠或肛拭粪检方可发现异常)。根据中毒症状的主要表现分为:①休克型(早期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冷,脉细速,呼吸急促;后期出现紫绀,皮肤花纹,血压降低,脉细难触及,少尿或无尿,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②脑型(剧烈头痛,反复呕吐,血压偏高,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开始时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随后可出现双吸气、叹息样呼吸、下颌呼吸及呼吸暂停;可见瞳孔忽大忽小,继而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消失,常因呼吸骤停而死亡);③混合型(兼有以上两型表现,最为凶险)。二、慢性菌痢病程长达2个月以上者为慢性菌痢。病程延长原因:①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②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有胃肠道疾患或肠寄生虫病等);③耐药菌株感染。慢性菌痢可分为3型:①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迁延不愈,有轻重不等的痢疾症状。大便成形或较稀,带黏液,偶有脓血便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左下腹有压痛,乙状结肠增粗可扪及,因长期腹泻可致营养不良、贫血、乏力);②急性发作型(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不明显。因受凉,进食生冷或劳累等诱因引起急性发作,有腹痛、腹泻和脓血便,而发热等毒血症状不明显);③慢性隐匿型(有痢疾史,无临床症状,乙状结肠镜检见慢性菌痢改变,大便培养阳性)。【治疗】一、急性菌痢1.支持与对症治疗卧床休息。肠道传染病隔离。进流质、半流质易消化饮食。高热、呕吐、失水者可静脉或口服补液。腹痛明显者,酌用解痉药。
2.病原治疗选用抗菌药,剂量要足,疗程不短于5~7天。可选用:①喹酮类,如吡哌酸、氟哌酸及氟嗪酸(处方药)。②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处方药),两药口服,疗效亦好。③呋喃唑酮(痢特灵)成人0.1g,日4次;儿童10mg/kg/日,分3~4次服;④黄连素和中草药治疗,黄连素0.2~0.4g,日4次,儿童酌减。生大蒜口服也有疗效。二、中毒型菌痢应送医院肠道传染科急症治疗。三、慢性菌痢应采取以抗菌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1.增强机体抵抗力生活规律,饮食应易消化、富营养、少刺激。积极治疗胃肠道疾患及肠道寄生虫病。
2.抗菌治疗①选急性期有效或未曾用过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或交叉用药2~3疗程,每一疗程延长到10~14天。
3.处理肠道菌群失调和肠功能紊乱慢性菌痢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常有肠道菌群失调,应予调整。应限制乳类及豆制品,限制动物蛋白食品;口服乳酶生或乳酸杆菌制剂可促进肠道菌群恢复正常。【预防】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①管理传染源(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1周或两次粪便培养阴性);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饮水、食品和粪便的管理;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腹泻又称为婴儿腹泻、幼儿腹泻、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内,夏秋季发病最多。人工喂养及营养不良小儿易发生。根据病因可分为:①肠炎,由病原微生物直接引起者,但不包括有腹泻症状的法定传染病;②非感染性腹泻,由肠道外感染、饮食不当、其它原因或不明原因引起者。根据腹泻持续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①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内);②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③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临床表现】一、轻型腹泻及时治疗可在数日内痊愈。如处理不当,可转为重型。营养不良患儿病程迁延较久。多为饮食因素、肠道外感染或受热受凉所致:①腹泻(每日大便在10次以内,大便量每次小于10ml/kg体重,呈黄色或黄绿色,蛋花汤样或稀糊便,有酸臭,常带泡沫,间有少量黏液及食物残渣,并见白色或黄色小凝块);②呕吐(不显著,多为溢乳或轻度呕吐);③其它症状(无明显中毒症状,精神尚好,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可有轻度腹胀,肠鸣音增多。有时因肠痉挛引起阵发性哭闹,多在排便后缓解)。二、重型腹泻多为肠道感染所致。应送医院儿科诊治。
1.严重腹泻及呕吐大便10次/日以上,大便量每次超过10ml/kg体重,呈水样便,喷射状排出,量多,可带黏液。呕吐频繁,吐出食物残渣或黄绿色液体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样液体。
2.全身中毒症状常有发热,体温高达39~40℃。腹胀,食欲减退或拒食。轻者烦躁不安或惊跳;重者精神萎靡、呻吟、嗜睡,甚至昏迷或惊厥。三、迁延性腹泻多因长期滥用各种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和继发霉菌感染,或因喂养不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此型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迁延不愈,精神萎靡、食欲低下,消瘦、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易并发呼吸道、中耳、泌尿道等继发感染。此型多见于营养不良及佝偻病患儿。四、慢性腹泻原因:①感染后腹泻(亦称肠炎后持续性腹泻或肠炎后综合征)常发生在多种肠炎后,可能是小儿慢性腹泻最常见原因。②牛乳过敏多在出生后6个月内出现,除腹泻和各种胃肠症状外,多有哮喘、荨麻疹、湿疹等。【诊断】
1.诊断依据①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②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③应与细菌性痢疾鉴别。
2.病程分类①急性腹泻病(病程2个月)
。3.病情分类①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②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③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治疗原则】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在综合疗法的同时,针对不同病因和病情发展阶段中的主要问题处理(饮食不当致病者须调整饮食;由感染因素致病者须控制感染;有水、电解质失衡须及时纠正)
。1.护理观察病情和呕吐以及腹泻的次数、量、性质及其它出入量,并详细记录。掌握补液速度。注意必要的消毒隔离和便后的清洁护理,勤换尿布以防止发生肛门周围糜烂。
2.调整饮食减轻胃肠负担,不强调禁食,但应避免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吐泻严重者可禁食6~8小时,但不禁水。呕吐好转,逐渐恢复饮食。饮食品种照顾原来基础,以易消化为原则。一般经5~7天恢复正常饮食。
3.控制感染①病毒性肠炎:不需用抗生素,可试用中药制剂;②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选用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或氟哌酸等分次口服。中毒症状重者须送医院急诊治疗。作大便培养,按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
4.中医治疗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腹泻的病因,主要是伤于乳食,感受外邪,脾胃虚弱。辨证施治:①伤食泻:因饮食或乳食不节,脾胃功能受损所致,用保和丸加减;②湿热泻:由于胃肠积热困湿,外伤暑气所致,用葛根芩连汤加减;③脾虚泻:由于脾阳不振,运化失调所致,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针灸治疗:用针刺疗法或针法灸法并用;一般腹部穴位多用灸法,肢体穴位多用针法;针法与灸法并用宜先灸后针。灸治时注意防止烫伤。
7.迁延性或慢性腹泻的治疗尽量针对病因治疗,忌长期滥用抗生素。
注意调整饮食,对某种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者,避免摄入该类食物。用中医辨证治疗,也可配合推拿、捏脊、针灸或其它物理疗法。【预防】①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增加辅食,每次限一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渐增加,避免过食。人工喂养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代乳品。断奶最好在秋凉天气,身体健康时进行;不宜突然断奶,以防胃肠功能紊乱;②注重卫生,注意乳品保存和奶具及其它食具的消毒;③气候变化时避免过热或受凉;④婴儿室等集体机构,要积极治疗病儿,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预防流感的食疗方可尝试以下几种:
1、大葱烧豆腐:把大葱切成小段,...
杨汉勤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这种情况很可能患了“高催乳素血症”。催乳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促进乳汁分...
叶长生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细针穿刺是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同时,,可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治疗...
邓爱民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补碘范围就是每天100-1000微克。每天盐的摄入量在中国的...
冉建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严格来说碘缺乏有什么症状要看在人的哪个阶段。从人体的发育来说,胚胎期到儿童、青少年...
冉建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在甲亢治疗中,甲状腺功能的情况不是稳定不变的,所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调...
王向宇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