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包括梗死面积、发病时间、基础血压、合并疾病以及患者的年龄等。 1.梗死面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不宜过低,一般收缩压在 160 - 180mmHg 较为合适,以保证脑灌注。小面积梗死时,可适当降低血压,收缩压控制在 140 - 160mmHg。 2.发病时间:发病 24 小时内,除非血压过高(如收缩压大于 220mmHg 或舒张压大于 120mmHg),一般不急于降压。24 小时后,可根据病情逐渐控制血压。 3.基础血压:若患者平时血压较高,降压目标可适当放宽;平时血压正常或偏低,降压应更谨慎,收缩压可控制在 130 - 140mmHg。 4.合并疾病:合并糖尿病时,血压应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合并冠心病时,收缩压控制在 130 - 140mmHg。 5.年龄: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降压目标可适当放宽;年轻患者则应更严格控制血压。 总之,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应个体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降压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定期监测血压。
高血压相关研究显示降压治疗不仅使卒中后高血压患者显著获益,也使血压正常的卒中后患者获益,ESO2008继续推荐卒中急性期过后应降压治疗,而且包括血压正常者。 同时降压越强,获益越大也得到众多研究证实。而PROGRESS研究后分析结果进一步提示当收缩压(SBP)从170mmHg降至110mmHg时,卒中再发的风险呈现直线下降,而未显示所谓“J”型曲线。 所以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ESH2007)明确提出卒中后血压达标值为<130/80mmHg,比JNC-7推荐的<140/90mmHg更为积极。但ESO2008及2006年美国卒中协会(ASA)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ASA2006)却要更谨慎,未推荐明确的血压达标值,而是强调个体化,并在背景描述中提出“卒中后的血压目标值不确定,应该个体化;对于可疑低血流动力学脑梗死和双侧颈动脉狭窄的病人,不应强化降压”。其中2003年伴颈动脉狭窄脑卒中患者血压水平与卒中复发的研究提出,双侧颈动脉狭窄>70%者,SBP<140mmHg时卒中风险显著增高,SBP<160mmHg时卒中风险明显降低;但单侧严重狭窄或双侧狭窄<70%的患者,SBP<140mmHg可明显降低卒中风险。而2006年WASID后分析则提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50%的人群积极降压获益,因为其卒中风险随血压降到≤119/79mmHg而逐级降低。
脑梗死、脑梗塞是同一种疾病,但发病原因不同。
脑梗塞患者应该注意改...
刘承勇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专家指出,这跟天气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当气温骤降的时候,特别是气温下降10℃,脑中风...
吴印生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脑梗死、脑梗塞是同一种疾病,但发病原因不同。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
刘承勇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脑梗塞主要有以下症状和特点:
一般是突然起病,常开始于一侧上肢体,...
刘承勇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