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等作用,可用于多种病症,如寒证、疼痛、虚证、妇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1.温经散寒:艾灸的温热刺激能驱散寒邪,适用于因寒邪凝滞导致的痛经、关节冷痛等。 2.行气通络:可疏通经络气血,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 3.扶阳固脱:对阳气虚脱出现的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有一定疗效。 4.升阳举陷:能提升阳气,改善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5.防病保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提高身体抵抗力。 总之,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但其效果因人而异。在进行艾灸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操作。
艾灸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适用于慢性虚弱性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可用来治疗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及气血虚引起眩晕、盆血、乳少、闭经等证。有温补中气,回阳固脱的作用。可用治久泄、久痢、遗尿、崩漏、脱肛、阴挺及寒厥等。有消瘀散结的作用。对于乳痈初起、瘰疠、疗肿未化脓者,有一定疗效。隔姜灸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可用于外感表证、虚寒性呕吐、泡泻、腹痛等。隔蒜灸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可用于疗肿疮疡、毒虫咬伤、对哮喘、脐风、肺痨、瘰疠等也有一定疗效。附子饼灸有温肾壮阳作用。可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遗精、阳痿、早泄等。隔盐灸有温中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可用于虚寒性呕吐、泄泻、腹痛、虚脱、产后血晕等。温针灸具有针刺和艾灸的双重作用,一般针刺和艾灸的共同适应证均可运用。 常灸大信、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可提高人体抵抗力,增强抗病能力,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健体”的作用。《千金方》说:“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 毒气不能着人”。
古代灸法有以下几种:艾炷灸,艾柱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直接灸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
徐振华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只要有适应症: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艾灸不论什么季节都可以实施...
徐振华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阴雨天与艾灸没有直接关系,就是说,阴雨天是可以艾灸的。而且,对于寒凝经脉的患者,阴...
徐振华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一个穴位艾灸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容易灼伤皮肤,甚至造成烧伤。艾条灸较为常用,一般艾灸...
徐振华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一般来说,艾灸不会导致腹痛症状。若出现腹痛,考虑是否为孕妇误灸腹部,或者寒凝血滞者...
徐振华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艾灸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去除寒湿,但对于湿热者,不但不能祛湿,还能助热蕴湿,湿邪...
徐振华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